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埇桥区:“一园一厂”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增收
来源: 2019-09-19 17:26:21 责编: 陆杨

初秋时节,天气仍不减炎热。中午时分,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张庄村路峰种植家庭农场的大棚内,温度渐渐高了起来,工人们放下手头的活,陆续回家休息。下午天凉快些,还得到园里上班。

路峰种植家庭农场只种红薯,以小香薯和龙薯九号两个品种为主。负责人路峰从2017年在村里流转土地用大棚种红薯。“刚开始,我用大棚种红薯,邻里亲朋都笑话我,说哪有用大棚种红薯的。”路峰却把积蓄一股脑地投进了大棚红薯园。刚起步时,规模只有20亩。

用大棚种红薯,路峰是有全盘计划的。红薯从3月份种到11月份全部收获,一年中有9个月都是有利可图的。“这和传统的红薯种植模式比,利润不知道高了多少倍。”路峰说,春夏季节,他的红薯园主要卖秧苗,秋季则主要卖红薯。

红薯园规模渐大,利润可观,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村里决定把扶贫大棚项目投到路峰种植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把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后,扶贫项目建好大棚供其使用,村集体收取租金。”张庄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郑林林说,在扶贫项目的帮助下,路峰种植家庭农场现在的规模达到了将近130亩。村集体有了稳定收入,同时带动了全村大量劳动力及贫困户就业。

现在,路峰种植家庭农场秧苗和红薯销售供不应求,每天固定用工40多人,人均日工资近100元。

张庄村还有一处扶贫工厂,同样为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和便利的就业岗位。

张庄村扶贫工厂位于村部东不远处,工厂分两层设计,一层入驻的是一家篮球加工企业,二层入驻的是一家服装加工企业。一楼租赁费用每年两万六,二楼租赁费用每年两万四。

45岁的贫困户申世美,两个孩子在城里上学,丈夫无劳动能力。自2019年4月以来,申世美进入一层篮球加工企业务工以来,每个月能稳定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

“从家里到厂里,骑电动车就10分钟,干活挣钱和照顾家里两不耽误。”申世美说,她从没想到能够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扶贫工厂关键是要因地制宜招引合适项目入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村的扶贫工厂引进的篮球加工和服装生产两个项目,订单不断,吸收就业能力强,员工工资发放稳定,已经成了我们村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郑林林介绍说,村里的扶贫工厂实现稳定就业34人,贫困人口8人,工人月工资3000元左右,每年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