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泗城镇科学谋划2019年工作
来源: 印象泗城 2019-02-26 09:37:54 责编: 胡明兵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2月19日,新春假期刚过去几天,泗县泗城镇召开2019年工作思路座谈会,镇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镇党政班子成员就各自分管领域2019年工作计划作了进一步梳理谋划,镇长周鑫对各条线工作进行点评总结,并作重要讲话。blob.png

就2019年全镇工作思路,会议研究:

一是强化项目支撑,多渠道推动“两园建设”。全面推动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一是用新发展理念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不断提高农业园区发展水平。规划报批农业园区土地,并通过灵活的方式将资源向经营大户集中,解决经营主体的建设空间问题,严格管控违规大棚房整治,引进农业经营实体,形成经营特色。二是坚持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科学编制园区产业规划,持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镇级重点项目库并强化调度,一对一精准推进,完善双创产业园入驻条款,力争年内通过市场化模式启动双创产业园二期建设。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持续深化新林时装、邓氏机械、恒星网印等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特色品牌。三是明确发展方向,谋划招商项目。结合项目建设与产业升级,科学确定两个园区与泗涂、经开区及周边乡镇农业园区的互补定位,大力吸引工农业重点项目在我镇落户。围绕目标管理、定期点评、现场观摩、实绩排名、真考实评工作要求,推动全社会重视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确保在重大项目招引上取得突破。

二是强化综合治理,多举措提升“两个创建”。全面推动城市文明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实现文明创建常态化。把城区创建区划分为10 个文明创建网格,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把任务细化分解到人,实施“地毯式”的文明劝导、卫生整治、绿化维护、交通畅通、安全监督、设施保护等管理,全面消除城市文明创建盲区,实现责任目标全覆盖、网格管理无缝隙。二是坚持高端规划、分布实施,精品打造,以“休闲到城西”的理念,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高质量推进古汴新村建设。结合彭铺美丽乡村、古汴新村、“三大革命”环境整治点,以点带面,全面做到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扩面、连片,将“休闲到城西”理念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建管质量,使城西成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农旅小镇、农艺小镇,成为泗城的一张特色名片。

  三是强化铁腕整治,多途径做到“两个保障”。推动重点工程环境保障和城市建设控违保障。深化责任意识,做好重点工程落地支撑保障。紧盯征地拆迁,以城市棚户区改造为纽带,坚持责、权、利相结合原则,推进土地征用、房屋征收等工作重心下移。切实解决好被拆迁户的民生问题,协调建设方,加强管理,做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同时,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切实掌握维稳主动权,建立并落实“快速处置阻工机制”,做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工地阻工及时带离,合理诉求及时调处,违法阻工及时打击。依法阳光操作,确保违法建设“化存量,控增量”。宣传教育、巡视巡查、依法打击相结合,在泗城营造公平公正的城市建设环境,维护正常有序的城乡建设秩序。完善联合执法队常态化巡查执法机制,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零容忍。

blob.png
泗州园艺博览园


  四是强化精准施策,高质量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脱贫攻坚、环境保护、信访维稳三大攻坚战。一是用绣花功夫抓好精准脱贫工作,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高质量脱贫摘帽任务。抓实精准识别。严把精准识别标准,规范识别程序,坚持“两评议、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确保扶贫对象得到群众认可。强化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更加精准。规范扶贫资料,确保“六个一致”。抓实精准施策,进一步实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大力推进健康扶贫,不断加大因病致贫群众医疗救助力度。实施扶志脱贫工程,统筹推进产业、就业、金融、教育、电商等扶贫项目。落实兜底保障脱贫,解决“三无人员”稳定脱贫问题,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落实并完善扶贫项目,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巩固脱贫成效,实施兜底工程,继续压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驻村扶贫工作队责任。坚持日常工作调度机制、强化督查约谈制度,落实防范返贫机制,对已脱贫人口、已出列贫困村,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二是以高压态势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绿色发展。继续抓住畜禽养殖污染、“小散乱污”企业和燃煤锅炉大灶清理整顿等工作重点,巩固提升整治成果,防止污染反弹。深入开展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尾炉等专项整治,继续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发挥“河长制”作用,加强重要河流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做好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抓好中央和省、市、县环保督查反馈突出问题的整改。认真落实“林长制”,持续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高效利用,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等各类资源节约利用,强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做大做强现代环保产业。三是以底线思维防范化解信访隐患。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加大群众的法律法规及思想教育,及时化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监管,排查梳理信访问题,逐条分析,研讨处置措施,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