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顺河乡万亩莴苣新春俏销
来源: 安徽新闻网-乡镇融专区 2019-02-11 16:44:57 责编: 刘东伟


“都歇会了,洗洗手吃饭了!也没有什么菜,一个猪肉萝卜家常菜,一个莴苣烩肉,俺儿媳妇刚从顺河超市买的馍,我又馏了一下,趁热乎赶紧吃吧。”大年初三中午,宿州市埇桥区顺河乡马场村村民王春荣把刚做好的饭菜用电瓶三轮送到莴苣大棚内,招待为他们家收获莴苣的农田钟点工。“咱赶紧吃吧,吃了饭,有劲干,下午三点前把这块铲完捆好就行,不影响货主过称装车。”农田钟点工一边洗手,一边招呼干活的村民。他们8个人围成一个圈,把两盆菜放在打好困的莴苣上,边吃边谈论着谁干的快、谁干的好,今天能挣多少钱。

就在农田钟点工吃饭间,莴苣收购经纪人刘红喜带着武汉客商来到了田间,一边查看打成捆莴苣的质量,一边向客商介绍本地的莴苣销售情况,“自从腊月十八以来,每天都收购4万斤左右,大年三十、初一都没闲着,我们种植的红叶香笋口感好,全国市场都欢迎。不仅是马场村,东边相连的灰古镇八张村、永安镇大许村也都种植这个品种,这一片总面积有三万多亩。”见到这块莴苣地的主任祝加福、王春荣夫妇二人,刘红喜又说道:“这几天过年,工人有点不好找,今天找了不到20人,分成两批,那一批在王圩子正铲着哪!人少有点慢,不过今天一定给你处理完。”他们在谈话间,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起来“下面播送广告,半楼的李广军带着客商来收购莴苣,凡愿意卖的和李广军联系到棚内看货,每斤一块一到一块二,多少不限,现金结算。”“看看!我卖给你贱了吧!我这个莴苣到哪都是最高价,我这棚可得少卖千把块!”祝加福对刘红喜说道。“咱昨天下午讲好的价,且付了5000元定金,我和客商也是谈好价格的,咱得守个信用不是。讲好的价,不能水涨船高!”“我也就是说说,你放心,既然收了你的定金,咱就得讲诚信,这几天春节市场莴苣特别快,我早卖了半天,就少收入千把块,说明我还没有沉住气。”祝加福说道。

顺河乡是一个蔬菜种植大乡,全乡大棚莴苣就有1万多亩。在长期的种植中,农民逐步改掉了品种单一,集中上市的弊端,从品种选择、移栽时间上做文章,做到早中晚熟合理搭配,茬口有效错开,从元旦期间到正月下旬都有莴苣供应市场,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莴苣的经济价值,下茬可以栽植西瓜、甜瓜、辣椒、毛豆等瓜菜,夏季还可以栽植蔬菜或粮食作物,一亩地年纯收入一万元不成问题。今年该乡的莴苣大部分赶在春节期间上市,在满足春节市场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收入,由原来的每市斤0.7元涨至现在是我1.1元左右,且供不应求。     

下午三点过后,铲好的莴苣都拉来到四里中庄里的地磅前准备过称装车,莴苣种植户们自发组成互助团,利用自家的电瓶、机动三轮车,把打成捆、装成袋的莴苣从棚里运出过称。十几辆三轮车一字排在路边,三辆大货车等待着装车,两名经纪人,三位不同地方的客商各自看着自己的莴苣。“先给远路武汉的装车,然后再给南京和合肥的装,卖给武汉的先过称,开到西边装车。”在马场村强民专业合作社过磅人员的安排下,过磅、装车有序展开,晚上六点半,三辆车全部装货完毕,农田钟点工各自记下各车的斤数,等待收货结束给经纪人结算工钱。卖莴苣的村民满脸带笑,一边清点着手中的钞票,一边招呼给自己帮忙的村民,开着电瓶三轮车,到顺河街的饭店内喝点小酒,商议着明天卖谁家的莴苣。 (祝家刚)   

编辑:程茂枝、王逸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