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红为什么别样“红” ——祁门县政协助力“红茶之乡”飘出“文旅新韵”
来源:江淮时报 2025-09-12 09:24:18 责编:陈维庭 何怀光

秋日的祁门,茶香袅袅。9月9日上午,记者随“政协江淮行”采访团走进黄山市祁门县天之红·中国祁红科技博览园。在祁门红茶博物馆内,省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正现场展示祁红传统精制工艺中的“筛分”环节。只见他手持不同规格的筛具,以撼、飘、抖等娴熟手法反复操作,茶叶如蝶舞般在筛面轻盈跃动——浓郁独特的“祁门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瓦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驰名中外。2024年,祁门县茶叶产量达7800吨,综合产值70亿元,“祁门红茶”公共品牌价值高达46.6亿元,连续两年跻身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声誉榜前十。

今年4月,省政协主席唐良智来到黄山调研,强调要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让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如何让“一片绿叶”带动“一方产业”,以“一缕茶香”赋能“全域旅游”,实现从“茶叶”到“茶业”再到“旅业”的跨越?这一直是祁门县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课题。县政协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持续贡献“政”能量,精准建言、务实助推,成为当地茶旅深度融合的“强引擎”与“粘合剂”,用一件件提案、一个个项目,共同书写“祁红为什么别样红”的精彩答卷。

文化为魂 传承祁红千年韵味

“祁门红茶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全息投影等多种方式,系统展示祁红的历史文化与制作技艺,让祁红瑰宝得以传承和弘扬。”王昶介绍。2024年,天之红·中国祁红科技博览园先后获评“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成为集茶文化传播与产业推广于一身的重要平台。2025年,该企业推出的《祁门红茶:一片叶子的“祁”迹》成功入选文旅部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祁红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

省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现场演示祁红传统精制工艺中的“筛分”环节。

作为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昶始终秉持“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将企业打造为覆盖茶叶科研、种植、生产、经营、文化交流与非遗传习的现代化综合实体。在做强企业的同时,他认真履行委员职责,连年提交茶产业相关提案,始终活跃在弘扬祁红文化、助推产业发展的第一线。在他看来,振兴茶产业、传播茶文化,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产业为基 打造茶旅融合新标杆

安徽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茶旅融合探索中的佼佼者。园区内的5G智能化生产车间,依托全景观光玻璃清晰展示祁门红茶自动化生产全流程。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观光与研学需求,专门在生产区域设置参观通道。“祁驿·群芳最”板块则集中设置了科普研学、农事体验、康养旅居与文化传承等多种体验项目,已成为展示祁红特色文化的核心区域。

安徽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祁驿·群芳最”茶文旅体验区。

“‘祁驿’取意‘祁门驿站’,希望这里成为每一位游客驻足休憩、感受茶文化的温馨家园。”公司董事长、县政协常委姜红表示,企业自创立就明确“茶业+文旅”双轮驱动,坚持茶叶产销与生态旅游、文化传播协同推进,真正实现茶旅融合,讲好祁红故事。

“企业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县政协‘店小二’式的悉心服务,帮助我们实现‘茶园变花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的美丽蜕变。”姜红感慨道。县政协始终心系企业,为茶旅融合项目聚智出力:不仅建言打造祁红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整合茶园、古村落、茶厂等资源推出“茶旅研学游”“茶乡民宿体验游”等特色产品;还支持企业利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初精制生产线和5智能技术,开发工业旅游项目,让游客近距离体验科技为传统茶产业带来的革新。

创新为翼 拓宽乡村振兴新路径

县政协的创新服务不仅聚焦龙头企业,更延伸向广袤乡村。平里镇祁民公社即是典型——它创新融合“数字游民”模式与乡村振兴,成为全国首个“CSRI(社区支持乡土工厂)”实践案例。

县政协敏锐洞察这一模式潜力,主动为祁民公社与茶产业牵线搭桥:一方面协助其与茶农建立紧密合作,吸引数字游民和游客深度参与种植、采摘、制茶等环节,体验地道茶乡生活;另一方面推动祁民公社整合本地傩舞、目连戏等非遗资源,与祁红文化共同融入旅游活动,让游客在自由创新的社区氛围中,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魅力。

从助力龙头升级,到培育乡村新业态,县政协始终以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持续为“三茶统筹”注入新动能。“我们通过调研视察、提案督办持续关注茶园绿色防控,推动茶产业走向可持续、高质量之路。”县政协副主席黄国胜说。

此外,县政协还着力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功能,2024年精心编纂出版《中国现代茶叶科技的摇篮——祁门茶业改良场》一书,全面再现祁门茶业改良场35年发展历程,为展示祁红深厚历史底蕴、助力“万里茶道”申遗提供坚实支撑。

一片茶叶,千年茶韵。在祁门县政协的持续助力下,祁红正以更自信的姿态走出深山、香飘世界,持续书写“茶香氤氲、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别样红”的精彩,仍在继续。

(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修奎  金珊珊  陈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