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砀山县李庄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党建赋能聚合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书记项目为核心,全力做好政策指导,促进产业发展,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党建领航,锻造集体经济“头雁阵”。镇党委书记专项推动,秉持“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的工作原则,常态化开展实地调研,将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项目”常抓不懈,并列为党委会的固定研讨内容。镇党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优化村级集体经济领导队伍,选优配强镇、村干部队伍,选拔青年后备干部10人,推优后备干部23人,实现学历、年龄的“一升一降”。同时,借助镇级党校平台,开展多次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为村干部讲解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内容涵盖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财务管理、项目运营等多个方面,着力将村干部打造成发展集体经济的行家里手。
政策赋能,激活集体经济“动力源”。李庄镇严格落实上级政策,依据村集体增收“四定四促”行动工作方案,组织专门的政策解读团队深入各个村庄,向村干部和村民详细解读国家和地方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土地使用等方面,确保政策红利惠及村集体。在项目审批环节,简化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机制。对符合发展规划的集体经济项目,镇政府开辟绿色通道,协调各部门加快审批进度,减少繁琐手续和环节,提高项目落地效率。成功助力镇东村争取上级财政资金700余万元,建设43个高标准车厘子温室大棚,打造150亩车厘子产业基地,实现从集体经济“空壳村”到集体经济强村的华丽蜕变。此外,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建立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确保项目按政策要求和规划顺利推进,杜绝违规操作和资源浪费现象。
产业强基,拓宽集体经济“增收路”。李庄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道路。全镇充分发挥交通优势,推进高速冷链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产业,以交通优势激活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三产”合理布局。紧扣“南瓜北果东棚西工”产业布局,创新“3+N”发展模式,以光伏收益、冷库租赁、劳务服务为支点,拓展“产业+文化”“产业+生态”等多元业态。李园新村整合生态与非遗资源,将酥梨产业与唢呐、蓝印花布民俗深度融合,打造农文旅融合样板;朱店社区联合多村建成800万元省级粮食储备库,推行土地大托管模式,培育出多个“百万强村”;汪阁村依托冷库、菌棒厂项目,带动4个村实现增收,形成“一村一品、多点开花”的产业矩阵。
下一步,李庄镇将持续深化“书记项目”,进一步挖掘本地资源潜力,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经济支撑。(通讯员 王恒辉)(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