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砀山县砀城镇以惠民社区为试点,探索推行“全排查、明分工、强治理”三步走工作法,在全镇范围内统筹推进河道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让“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全排查找问题,摸清河道“症结”。行动前期,砀城镇惠民社区组建“河道排查专班”,网格员、环保志愿者对辖区内全部河道展开“拉网式”排查。工作人员沿河道逐段巡查,重点记录河面漂浮垃圾、沿岸堆积杂物、河道淤积、设施损坏等问题,同步用照片、视频留存台账,最终梳理出3处垃圾集中点、2段淤积河道、4处设施破损隐患,为后续清理工作划定“靶向治理”目标,避免整治“无的放矢”。
明确责任分工,确保“事事有人管”。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惠民社区制定“分段负责、分组落实”方案,明确各方职责。将河道划分为4个责任段,每段由1名网格员牵头。同时成立3个专项小组:垃圾清理组:负责打捞河面漂浮物、清运沿岸垃圾,由公益岗保洁人员与志愿者共同组成;清淤疏堵组:针对淤积河道,协调专业人员使用工具清理淤泥,保障水流畅通;设施修复组:排查并维修损坏的河岸护栏、警示牌,消除安全隐患。各组每日上报工作进度,确保清理任务有序推进。
治理加监督,巩固整治成果。在集中治理阶段,各小组同步行动,累计打捞河面垃圾15袋、清运沿岸杂物8车,修复护栏3处、更换警示牌2块,河道环境显著改善。为防止问题反弹,社区同步建立“双重监督”机制:一方面,网格员每日对责任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另一方面,邀请居民担任“河道监督员”,通过微信群反馈河道情况,形成“社区主导、居民参与”的监督闭环。
下一步,砀城镇将进一步优化“排查-治理-监督”全流程工作机制,结合“河长制”工作要求,推动河道管护与绿化美化、休闲步道建设相结合,打造一批“河畅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河道,让生态红利持续惠及全镇群众,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砀城奠定坚实基础。(通讯员 蒋曼曼)(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