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淮北市濉溪县濉溪镇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核心抓手,通过建强组织体系、凝聚多方力量、优化服务供给,探索出一条具有濉溪镇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治理成果更多地惠及辖区群众。
党建引领为抓手,筑牢基层治理“压舱石”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濉溪镇通过强化组织引领,建立“镇党委—社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党组织架构,将党组织的“根”深深扎在群众之中;选优配强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开展党组织书记轮训、业务比武等活动,提升其履职能力,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29支队伍,600余人,使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在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定期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统筹解决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全镇科学划分28个网格、170个综合网格,每个网格设立党支部,由专职网格员任书记,292名网格员联动236户“党员中心户”,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
多方协同聚合力,激活基层治理“动力源”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濉溪镇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通过有效整合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资源,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制度,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高标准建设5处邻里中心和34处网格服务点,成为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多方协同治理的综合性平台,整合民政、社保、计生等服务事项,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建立“老支书说事室”“濉时来小院”等议事阵地,吸纳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工委“五老”成员等共同参与,围绕小区管理、环境整治、民生实事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协商议事。今年以来,共收集解决群众诉求7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24起,让群众的满意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
多元服务暖民心,彰显基层治理“温度感”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濉溪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党建+养老服务”模式,投入运营10家养老机构,提供床位900张,建设社区智能健康服务驿站,提供健康体检、预防讲座等10余项服务,覆盖人群达近2万人;联合老年大学在王冲社区开设书法、绘画、舞蹈等兴趣班,举办老年文艺汇演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开发“濉时e办”服务系统,设置“码上办”服务版块,通过“一码受理、平台派单、限时办结、评价反馈”的闭环机制,实现群众诉求“码上反映、马上办”;为辖区儿童提供暑期课业辅导、心理疏导、兴趣培养等服务;开展技能培训24期,城市社区实现“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帮扶275人就业,访企入村132家、解决实际问题200多件,新增加便民停车位3193个、电动车充电口230个,累计发放低保、特困、高龄等各种补助543万元。
下一步,濉溪镇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方法,补齐治理短板,提升治理效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濉溪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濉溪镇力量。(刘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