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供水高峰来临之际,合肥市第二水源龙河口引水工程以“智慧巡检+立体防护”筑牢供水安全屏障。通过与中国通号、大疆等企业合作,合肥水务集团原水公司创新应用无人机巢巡检技术,提高了原水管道全线巡检效率,为跨区域调水工程树立了数字化运维新模式。
战略水源:55公里“水脉”构建城市供水立体防护网
作为安徽省重点跨区域调水工程,龙河口引水工程自2024年通水以来,已累计输送优质万佛湖水源超2000万方。工程通过“淠水东送、江水西引、湖水北上、引江济淮”的多水源调配体系,与巢湖、长江水源形成互补,使合肥原水供给安全冗余度提升40%。其中,丰乐河泵站日输水45万m³,磨墩泵站日供水60万m³,直接保障高新、肥西片区百万居民用水。
技术破局:无人机巢实现厘米级隐患“鹰眼”捕捉
面对165公里管道、440个阀井的巡检挑战,合肥水务集团首创“GIS系统+无人机巢”智慧模式:
仿地飞行巡检:无人机以80-110米高度、5米/秒速度沿管线自动飞行,通过4K影像与AI算法识别阀井盖板位移、地表沉降等毫米级异常;
实时预警响应:发现塌陷或非法施工时,系统自动推送坐标至监控中心,应急响应时效提升90%;
数据闭环管理:历史影像与实时数据叠加分析,为管道健康评估提供动态数据库。
低空经济赋能:从“人巡”到“智巡”的产业协同范例
“开放‘场景机会’后,我们联合低空经济企业攻克了复杂地形下的自主导航难题。”原水公司负责人赵宏伟表示。目前,该模式已推广至4大泵站、162公里原水管线及99.941公里外电线路巡检,每半月实现全覆盖,运维成本降低60%。
从传统人工巡检到空地一体化智慧运维,龙河口引水工程正以技术创新重塑城市水安全防线。随着合肥低空经济生态圈持续完善,这一“天空之眼”守护“地下动脉”的实践,或将为全国大型调水工程提供可复制的“合肥方案”。(郭庆 赵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