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砀山新闻
砀山县李庄镇构建基层银龄文化服务新路径
来源:席灿 2025-09-05 10:01:55 责编:代明俊 胡明兵 喻寒松

近年来,砀山县李庄镇综合文化站坚持以老年人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曲艺下午茶”项目为抓手,通过系统化整合资源、精准化提供服务、品牌化打造项目,构建起文化惠老、悦老、育老三维协同的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从“被动输送”到“主动共创”的为老服务新路径。

“需求式”精准对接,筑牢“有温度”的服务基础。2019年春,文化站启动“文化惠民大走访”专项调研,覆盖全镇9个行政村,精准聚焦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调研显示,近300名退休、空巢老人强烈期盼专属文艺空间与展示平台。文化站迅速响应,整合原有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教室等150平方米空间,改造为集曲艺演练、阅读交流与文化培训为一体的“银龄文化驿站”,实施隔音、防滑等适老化改造,配置实木茶桌、保温茶具等设施,营造居家氛围。积极向县文旅局争取资金,购置二胡、梆子、坠子等传统乐器,确立固定每天下午常态化活动机制,文化志愿者全程驻点服务,为项目常态化运行夯实基础。

“赋能式”培育引导,激活“能自主”的银龄活力。在提供优质活动空间的同时,文化站更加注重培育老年人的自主管理与自主发展能力。通过推行“自助式”活动模式,鼓励老年人在专业指导下自主制定计划、排演节目、管理场地,真正实现“自主舞台、自主运营”。联合县文化馆每月两次邀请戏曲专家开展唱腔与身段培训,并贴心编印大字版曲谱,提升老年人学习体验。退休艺人夏文星牵头组建“银龄曲艺团”,30余名成员平均年龄65岁,从创作、排练到演出全程自助自理。文化站还推动政策宣传与艺术表演有机融合,围绕反诈骗、人居环境等主题创编《梨乡晚景甜》《反诈快板》等乡土剧目,以乡音乡情讲述身边故事,完成从“传统演绎”到“本土创演”的升华,切实助力民间文化传承。

“展演式”搭建平台,绽放“有光彩”的银龄风采。“曲艺下午茶”不仅是活动平台,更是老年人展现自我、照亮晚年的舞台。文化站依托梨花节、重阳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策划“银龄专场展演”“四季村晚”等主题演出,打造常态化、仪式化的展示机会,并安排文化志愿者全程协助节目编排、舞台布置与现场引导,保障活动顺利推进。为进一步扩大影响,文化站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行:一方面组织曲艺团赴周边村镇巡演,展现李庄老人精神风貌;另一方面邀请周边村居、学校前来观摩,增强代际互动与文化共享。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持续开展“送戏上门”服务,将节目送至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社聚集点,鼓励老人现场点节目、上台表演,实现从“受众”到“主角”的转变。

“陪伴式”温情服务,传递“润人心”的文化温度。“曲艺下午茶”不仅是一项服务,更是一种走心的陪伴。文化站工作人员与志愿者长期扎根服务一线,不仅耐心协助老人使用设备、学习新艺,更注重情感沟通与精神慰藉。他们记录每位老人的艺术特长和生日节日,定期组织茶话交流与集体庆生,甚至建立“银龄心声簿”聆听建议和心声。此外,文化站还推出“银龄数字助力”小课堂,教学智能手机使用,帮助老人与远方亲人视频联络,拓展情感陪伴维度。这种细致而持续的关怀,让老人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真正实现从“文化惠民”到“文化润心”的深刻转变。

截至目前,“曲艺下午茶”展演已举办60余场,年均服务超1000人次,真正让银龄群体焕发光彩、赢得尊重。李庄镇综合文化站通过“曲艺下午茶”项目,成功构建起传统文化“破圈”传播与银龄风采“出彩”展示的双向赋能模式,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样本。未来,文化站将持续拓展服务维度、深化情感联结,推动银龄服务向精准化、品牌化迈进,让传统文化在银龄群体的风采中焕发新生,进一步赋能乡村文化振兴。(通讯员 席灿)(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