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县草庙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治理高额彩礼作为镇党委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以“五步工作法”为抓手,从制度、激励、宣讲、自治、宣传五个维度发力,推动“零彩礼”“低彩礼”新风尚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约”树新风,以制度约束筑牢治理根基。指导全镇各村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抵制高额彩礼、倡导“零彩礼”“低彩礼”、规范婚丧宴席规模等内容作为修订重点。修订过程中,各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入户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收集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意见建议,确保村规民约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贴合村民实际需求。目前,4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已全部上墙公示,张贴在村文化广场、村委会门口、村口宣传栏等显眼位置,累计张贴宣传海报50余张,让村民抬头可见、心中有尺,逐步破除“彩礼越高越有面子”的攀比心理,构筑健康和谐的婚姻家庭观念。
“两榜”晒新风,以正向激励激发参与热情。为让文明婚嫁行为“有荣誉、有光彩”,建立镇、村两级“红榜公示制度”,每季度组织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评选类别涵盖“零彩礼家庭”“低彩礼家庭”“婚事新办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体系。评选流程严格遵循“村民推荐—村级初审—镇级复核—公示表彰”四步走:先由村民小组推荐身边符合条件的典型家庭,再由村“两委”联合红白理事会进行资格审核,审核通过后报镇政府复核,最后在村微信群、村务公开栏进行为期5天的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今年全镇已累计评选各类先进典型120余人次,发布镇级红榜12期,仅上半年就评选出“零彩礼”“低彩礼”代表家庭3户、婚事新办“好家庭”6户。同时,设立“黑榜”警示机制,对违反村规民约、大操大办婚丧宴席、索要高额彩礼的行为进行通报,通过“红黑”榜对比,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明辨是非、对标先进。
“三讲”传新风,以鲜活宣讲转变陈旧观念。摒弃“单向灌输”的宣讲模式,充分发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感染力,组建由“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先进典型家庭代表、村“两委”干部组成的宣讲队伍,依托全镇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接地气、有温度”的宣讲活动。宣讲形式灵活多样,既有“板凳会”“庭院唠嗑”等小型互动式宣讲,也有“送学上门”式的针对性宣讲,传递“婚姻幸福靠奋斗,不是靠彩礼”的理念。截至目前,全镇已开展宣讲活动30余场,覆盖群众超2000人次。在宣讲过程中,宣讲队员还会收集村民的疑问,如“彩礼少了会不会被亲家看不起”,并结合当地实际案例逐一解答,逐步消除村民的顾虑,增强大家抵制高额彩礼的自觉性。
“四会”促新风,以群众自治凝聚治理合力。健全群众自治组织,让村民成为抵制高额彩礼的“主角”,重点强化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的功能作用,形成“四会联动”的治理格局。红白理事会承担“婚丧事宜指导”职责,村民筹备婚事时,理事会成员主动上门对接,提供“彩礼建议、宴席规划、流程简化”等服务,今年以来已为16户村民提供婚事指导,成功劝导5户家庭降低彩礼金额。同时,全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签订《抵制高额彩礼承诺书》200余份,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良好局面。
“五宣”扬新风,以多元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让抵制高额彩礼的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草庙镇整合线上线下宣传资源,开展“五宣”行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矩阵。线上通过各村村民微信群,转发“文明嫁娶”主题短视频、倡议书,累计发布短视频40余条,内容涵盖先进典型事迹、彩礼治理政策解读、婚事新办流程指南等;线下利用镇、村广播,播报抵制高额彩礼的宣传口号、政策解读,累计播报时长超300小时;在镇主干道、村口、文化广场等位置悬挂横幅30余条,张贴海报80张;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10余场。通过“线上+线下、静态+动态”的宣传方式,真正实现“宣传入户、观念入心”,营造全社会共同抵制高额彩礼的浓厚氛围。(通讯员 周楠 张子龙)(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