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包公镇纪委积极探索基层监督新路径,通过整合廉情监督员、社区纪检委员和镇分工干部三支力量,构建起“走访在前沿、监督在一线、解难在基层”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切实将群众关切转化为履职清单,让监督执纪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廉情监督员:每日走访,当好群众“知心人”
镇纪委建立廉情监督员日常走访机制,要求每位监督员每日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他们不仅是监督员,更是社情民意的“采集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老张,今天家里用水没问题了吧?”“李婶,上次反映的低保申请有进展了吗?”……这些看似家常的问候,正是廉情监督员每日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将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详细记录在《民情日记》中,第一时间上报镇纪委。今年以来,全镇廉情监督员已累计走访群众260户,收集各类问题建议63条。
社区纪检委员:嵌入监督,筑牢廉政“防火墙”
各社区纪检委员充分发挥“贴身”监督优势,对社区“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民政策落实等重点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通过参加社区重要会议、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确保社区各项事务在阳光下运行。
在阚集社区,纪检委员推动建立社区事务“阳光公示”制度,要求所有重大决策和财务收支情况及时公开;在棋盘石社区,纪检委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宅基地纠纷问题,推动建立联合调解机制,成功化解多起邻里矛盾。社区纪检委员已成为基层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切实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分工干部:一线指导,搭建干群“连心桥”
包公镇创新实施“每个社区两名分工干部”制度,选派镇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既指导业务工作,更注重发现和解决群众问题。分工干部作为镇纪委的“前哨”和“探头”,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基层动态,第一时间推动问题解决。
“我们不仅是工作指导员,更是民情联络员。”一位分工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在社区走访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对惠民政策理解不透彻,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政策解读会;了解到部分群众出行不便,及时向镇里反映争取道路维修项目。”分工干部通过每周至少两天实地参与社区工作,真正实现了“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
成效显著: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通过“三线协同”监督机制的建立,包公镇形成了“收集-研判-交办-反馈”的闭环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已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0余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镇纪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多维监督体系,推动监督触角向最基层延伸,让群众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纪律就在身边、清廉就在身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包公镇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方式,真正实现了监督下沉、监督落地,让基层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化,展现了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新作为、新担当。(何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