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盖房子全凭老经验,没想到这次培训学到了抗震设防、节能材料这些新知识,现在拿到证书,出去接活腰杆都硬了!” 日前,来自旌德县孙村镇碧云村的泥瓦匠方明发,手捧着合格证本本,脸上笑开了花。据了解,为破解农村工匠技能参差不齐、传统技艺传承断层、市场竞争力弱等难题,旌德县孙村镇今年将农村工匠培育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清单,通过“政府搭台、专家授课、实践检验”的模式,为本土工匠打通成长“快车道”,邀请本镇工匠参加旌德县徽州工匠培训。
本次培训聚焦“实用、精准、长效”三大原则,课程设置紧扣乡镇发展实际。针对全镇自建房安全整治、传统村落保护、特色手工艺产业升级等需求,分为建筑施工、古建筑修缮、民俗手工艺3大专班。邀请县住建局高级工程师讲解农村自建房设计规范,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传统木雕榫卯技艺。
不仅要让工匠“懂技术”,更要让他们“会经营”。培训中特别增设“职业素养课”,内容涵盖工程合同规范、产品品牌包装等实用知识,还组织学员到周边乡镇的手工艺合作社、古建筑修复现场观摩学习,实现“学用结合”。
孙村镇编制的《孙村镇乡村工匠人才库》,将参训合格的工匠全部纳入人才库,优先推荐参与村内小型工程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下一步,我们计划每季度开展一次技能‘回炉’培训,还会举办‘工匠比武’活动,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力军。”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李秀椿说。
技能赋能点亮致富路,匠心筑梦绘就振兴图。此次培训不仅让农村工匠的技能水平得到系统性提升,更打通了“培训—认证—就业—创业”的全链条服务。据统计,已有6名参训工匠组建施工小队,承接村内房屋修缮、庭院改造等订单。孙村镇以实际行动证明,培育一支懂技术、善经营、能带动的农村工匠队伍,正是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金钥匙”。这既是孙村镇深化“人才兴乡”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关键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