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西园司法所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小处”入手,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司法+”模式,整合优质资源,进一步提升司法为民质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多元聚力“小中心”扛起“大责任”。西园司法所联动社保就业部门,开辟“春风送岗”普法展台,向求职者及企业宣讲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求职者关心的合同签订、薪资纠纷、工伤维权等热点问题,“一对一”答疑解惑,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同时提醒企业规范用工行为,从源头减少劳资矛盾。同时西园司法所联合街道政协联络组打造“法润西园”政协委员工作室,引导委员投身于蜀山法院集体执行保护民企清欠债务的启动行动中,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在清欠债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法律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贡献力量。
二、法情共融“小房间”起到“大作用”。西园司法所在光明社区打造“百姓评理说事点” ,虽是社区角落不起眼的 “小房间”,却以 “法为基、情为桥、理为纲” 的法情共融理念,成为化解基层矛盾、倾听群众诉求、传递法治温度的 “前沿阵地”。它将 “评理”“说事” 与 “普法”“调解” 结合,让百姓在熟悉的环境里 “把理说清、把气理顺、把事解决”,真正实现 “矛盾不出门、和谐在身边”,更是 “六尺巷工作法” 的延伸,是 “枫桥经验” 的生动实践 。
三、创新服务“小举措”抒发“大温暖”。只有以心换心,才能赢得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对象的信任,使他们放下“包袱”,重塑人生。近年来,西园司法所联合街道社工站,走在前、做示范,构建“社矫安帮+社工”服务新格局,加强走访,对不同类型、不同群体的安帮对象提供心理矫治服务,密切与派出所、社区联系,进行全方面监管和教育,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过分教条和墨守成规,让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帮助,重新拾回归社会的决心和信心。截至目前,共与10名社矫安帮对象签订了“一对一”结对帮教协议,安置帮教走访200余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蜀山区西园司法所将切实发挥基层司法所化解纠纷在一线的独特优势,努力以司法之力解群众急难愁盼,以司法之光护群众安危冷暖,为基层治理助力添彩。(葛飞 孙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