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沉下去” 民情“浮上来”——芜湖市弋江区南瑞街道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来源: 2025-08-28 19:29:08 责编: 陈亮

去年年底启动,历时百日,覆盖全部8个社区、93个网格、超7万居民……

芜湖市弋江区南瑞街道的一场全域“入户大走访”,并未随着时间推移而降温,其催生的治理效能正持续显现。海量民情数据“开口说话”,闭环治理机制高效运转,共建共治共识深入人心,一条以“知民情”为基础、向“解民忧”“预民需”迈进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愈发清晰。

数据赋能,绘就精准服务“民情图”

“过去是‘等服务上门’,现在是‘送服务上门’。”南瑞街道党工委书记孙亚敏表示,大走访采集的人口、需求、问题等海量信息,绝非束之高阁,而是经过动态更新、系统分析,成为街道绘制“民情热力图”、制定“问题清单”的精准依据。

停车难、宠物扰民、养老服务短缺……这些居民反映集中的高频诉求,在数据的“导航”下得到精准破解。锦坤园社区为空巢老人建立“每周一问候、每月一上门”机制;沐荷园社区以居民公约规范文明养宠,依靠邻里监督共同营造和谐环境。

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配置也因数据的持续注入而优化。社区通过分析需求变化,预判服务缺口,推动资源向需求密集区域倾斜,实现了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公共服务响应效率与满意度显著提升。

机制创新,构建闭环治理“新范式”

大走访不仅摸清了底数,更推动形成了“居民议事会”等一批务实管用的治理新机制。这一共治平台已在各社区常态化运行,形成了“收集-协商-解决-反馈”的完整闭环。

在沐荷园社区,议事会高效推动了垃圾分类点优化、非机动车棚新建等项目,并化解多起积压的邻里纠纷。江城国际社区为独居老人建立“每日巡防”制度,并快速响应居民诉求,增设电瓶车充电桩10余座。奥园社区推出“楼道灯报修24小时响应”机制……

这些从实践中生长出的新机制,确保了民生问题“不悬空”、落实“不空转”,扎实走稳了“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的治理之路。

民心所向,筑牢基层善治“强根基”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民心。大走访中建立的深厚干群信任,已成为提升治理效能最宝贵的财富。

铁桥社区主动为技能单一的失业人员组织培训,跟踪就业进展,帮助数十人实现稳定再就业。南街社区借助走访构建的高效联络网,协同处置多起房屋漏水、管道破损等“老大难”问题,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服务模式的转变,也激发了居民角色的转变。越来越多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建设者”,主动为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等工程建言献策,形成了“事情共商、难题共解、家园共建”的良好氛围。

走访亦蕴含对未来的关怀。锦坤园社区健全“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暑期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开拓视野、锤炼品格,为基层治理的“未来工程”注入朝气。

预见未来,实现治理模式“大转型”

数据的价值,更在于预警风险、把握趋势。南瑞街道通过对走访数据的持续挖掘与分析,稳步推动治理模式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预见”转型升级。

南瑞街道构建的“脆弱人群数据库”在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能快速定位特殊群体并及时援助。

同时,依托对民生诉求的趋势研判,街道能提前预测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需求变化,科学布局资源,显著增强社区抗风险能力与服务韧性。

“百日入户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南瑞街道党工委书记孙亚敏表示,下一步将推动“走访常态化、数据动态化、服务精准化”,真正将以脚步丈量的民情、用数据绘制的蓝图,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踏实满意的幸福生活,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多有益探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