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凤阳:深学细悟转作风,亲民利民解民忧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许雅婷 通讯员 王波 2025-08-28 15:43:35 责编:许雅婷 张军 张文洲

9780de555657748a80f729214ca7af76

凤阳县党员干部参观沈浩纪念馆。

“今年春夏遭了旱,多亏村干部几个月来顶着毒日头帮我们提水灌溉,给农田喝饱了水,这才免了灾!”日前,望着眼前的稻田,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笑着说。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凤阳县将破解基层“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着力点,一体推进学查改,一步不漏抓到位,以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推动作风建设见真章。

学有质量,深学细悟明方向

“1978年的冬夜,18枚红手印按下的‘生死契约’,泛黄的纸页上写着‘我们分田到户……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走进小岗村“当年农家”景区,讲解员结合图文陈列娓娓道来,前来开展学习教育的年轻干部驻足倾听,敬佩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学习氛围同样浓厚。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展现了沈浩同志以扎根基层、一心为民、任劳任怨的无私情怀,日记中那句“为了小岗倾注心血,我值!”的誓言直抵人心。一位学员在参观后感慨:“沈浩同志用实干、奉献带班子、兴村庄,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做能融入群众、奉献群众、带头实干的党员干部。”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凤阳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各类理论和业务培训,到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开展现场教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以知促行,确保学有质量、学有成效。

在凤阳县玄武街道方邱湖社区,“八方馆”成了众多居民的夏日好去处。孩子们坐在馆中央聚精会神观看红色电影,一边几个老人盘坐对弈。环顾四周,墙壁上图文并茂地展示着方邱湖军垦历史,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和“垦一代”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农垦精神。

“这一带曾经是方邱湖农场,来自四面八方的垦荒人在此奉献青春。我们挖掘方邱湖军垦历史,成立‘合携共建、垦韵方邱’党建品牌,并在去年设计打造了这个‘八方馆’,用来开展红色教育、‘五老’宣传和矛盾调解工作。”方邱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扬帆说,“八方馆”成了人们“家门口”的红色课堂,在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一个个红色故事里、在一件件历史文物中,凤阳县广大党员干部在丰富生动的学习场景里,不断汲取养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行动传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4ce89d1c93bb4d48ad01427ef38b4730

孩子们在方邱湖社区“八方馆”聆听讲解。

查有力度,对标对表除病灶

“听人说以前办理新生儿出生证明很麻烦,要跑好几个部门,没想到现在手机上直接申请‘一件事’,10分钟就办好了,一步到位。”近日,在凤阳县政务服务大厅,新手妈妈祁红丽对高效便捷的服务赞不绝口。

过去,“多头跑”“重复交”等问题长期困扰群众,就拿办理退休手续为例,职工要在人社局、医保局等多个部门奔走,办理时间少则几天、多则数月,费时费力。如今,递上社保卡和身份证,填写一张表,跨部门业务10分钟即可一站式办结。

改变,源于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凤阳县聚焦民生高频事项与重点领域,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和6个“一件事”部门专窗,同步配套“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构建起“前端受理+后台流转+兜底保障”的全流程服务机制,实现跨部门业务“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并联审批”。

目前,该县已实现跨层级、跨区域事项协同联办,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如今,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与‘皖事通’APP,35项高频‘一件事’实现网办、掌上办、自助办。实现平均总跑动次数减少94%,办理总时限压缩69%,提交材料减少60%。”凤阳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杨娑娑说,截至目前,凤阳县各类“一件事”累计办理3829件,办件数位居滁州市前列。

暖心服务的成效,不只体现在办事群众的点赞里,还藏在企业办事人员的笑容中。“太感谢了,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近日,安徽卡恒电器有限公司制造总监邓献武向凤阳县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连声感谢。

前不久,在凤阳县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中,该企业向前来走访调研的包保干部反映,公司缺乏专业型人才,希望能与周边地区职业院校搭建校企合作关系。了解情况后,凤阳县企业服务中心立即与县教体局、县人社局等部门共同会商解决方案,积极与安徽机电工程学校对接,促成校企合作,200多名实习生顺利到企业实习,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开门教育”的理念下,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我们对全县553个‘四上’企业实现包保全覆盖,每季度上门走访一次。对于企业诉求建立‘三级响应’机制,推动企业服务由‘办好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升级。”县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在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中,市县两级包保干部深入156个重点企业开展一线调研,解决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共52个。当前,“作风再转变、质效再提升”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

83c429e7b1c3953b191ef1f0b5db5efc

凤阳县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

改有成效,民呼我应解民忧

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基础设施老旧……这是凤阳县玄武街道新城社区曾经的真实写照。

“不下雨还好一点,一下雨臭气熏天,出门都得戴口罩。”84岁居民郭瑞学的话,道出了社区居民的痛点。

在开展学习教育期间,玄武街道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访发现,老旧小区脏乱差、基础设施改造难现象普遍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经上报审议,背街小巷改造项目被列入该县十大民生工程。随后,600多万元资金到账,社区启动全面整治对长期困扰居民的“脏乱差”亮剑,下决心啃下这块城市治理“硬骨头”。

“新城社区改造工作自6月16日开始启动,我们清理了小区杂草打造活动广场,还计划配套建设篮球场、乒乓球场、居民活动室,目前正在施工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玉莲说。

对于社区的变化,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现在小区可热闹了,周边的居民晚饭后都喜欢来小广场,散步的、跳广场舞的、聊天的,大家都很满意!”郭瑞学笑容满面地说。

对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小岗村石马小区村民马井洋也深有体会:“前段时间下雨,把俺家门口淹了,没想到给包保干部打了个电话,当天施工队就过来把问题解决了!”

问题快速响应机制的建立,是小岗村“四个万家”活动成效之一。自7月21日起,小岗村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活动,村“两委”班子带头转作风、抓落实,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劲头推动党员和村组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我们打破‘坐等上门’旧模式,通过‘板凳会’‘田间会’和上门走访收集群众诉求,针对反映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形成‘收集—交办—反馈—回访’闭环机制,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小岗村党委副书记严余山说。

成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小岗村延续“大包干”精神,邀请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对问题办理情况按“红手印”进行评议,对作风不实的干部通报批评。“主打一个公正、敞亮。”严余山笑着说。

截至目前,“四个万家”活动已覆盖全村23个村民组,累计走访群众950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28条,化解矛盾纠纷46件,解决实际问题116件,群众满意度达96%

整改有力度,民生有温度。凤阳县广大党员干部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作风建设的检验标准,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之策、利民之举、惠民之效,架起了党心民心紧密相连的“连心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