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肥西县柿树岗乡合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学生代表及农业从业者开展专题学习活动,集中学习“时代楷模”徐淙祥同志的先进事迹,激励社区成员以榜样为引领,投身乡村振兴实践。
活动开始,实践站志愿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和视频资料,生动讲述了徐淙祥同志扎根黄淮大地50余年的奋斗历程。作为安徽省太和县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党支部书记,徐淙祥从1972年高中毕业返乡务农起,便立下“用科技让乡亲们多打粮”的誓言。他顶烈日、冒风雨,在田间地头记录作物生长数据,自主研发高效土化肥、土农药,将小麦亩产从不足200公斤提升至800公斤以上,让“望天田”变身“高产田”。“他像呵护孩子一样照料庄稼,53本记录本里全是泥土的芬芳。”志愿者引用徐淙祥的朴素话语,展现了这位“麦田守望者”对土地的深情。2022年,他种植的“烟农1212”小麦在干旱条件下仍创下亩产820.5公斤的纪录。
活动中,社区居民围绕徐淙祥“带动广大小农户共富”的实践展开热烈讨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徐淙祥牵头成立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通过“大户带小户”模式,带动全县25万亩农田实现节本增收。他编写的60条“种粮宝典”谚语,将复杂技术转化为农民易记易用的口诀,让“科技粮”真正惠及千家万户。“老徐的‘两米宽,打畦田’口诀,我家今年试了,浇水效率提高三成!”社区种植户王大姐激动分享。实践站还邀请本地农技员现场演示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飞防等新技术,与徐淙祥推广的现代农业装备形成呼应,让居民直观感受科技对农业的变革力量。(赵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