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凉水都长肉”或因慢性炎症——专家结合实际病例纠正市民体重管理过程中常见误区
来源: 安徽日报党媒云 2025-08-28 09:17:51 责编: 杨静

又是运动又是节食,一顿操作猛如虎,半年只减2公斤,你很有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衡了;早餐不吃,晚餐水果代替,不仅不一定会瘦,还可能会脂肪肝;水培植物,长期不换水,很有可能是在养蚊子,传播疾病。8月26日,在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安徽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安徽商报社承办的“科学减重 快乐生活”——安徽体重管理年健康社区行暨《传染病防治法》主题宣传活动上,专家们结合实际病例,一一防止市民在体重管理过程中踩坑,并详细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动现场强大的医疗专家团队

“喝凉水都长肉”考虑肠道菌群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率已达34.3%,肥胖率达16.4%,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重管理,加入减肥大军,运动节食两手抓,最后可能半年只减一两斤,以至于不少人说自己“喝凉水都长肉”,这是为什么?

“我们可以从感染的角度重新认识肥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刘丽丽表示,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肥胖不仅仅是一个营养过剩的问题,更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

“我们的肠道内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某些有害菌的数量会显著增加20~30%。”刘丽丽介绍,这些有害菌会产生内毒素,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导致代谢紊乱,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喝凉水都长肉”的根本原因。

减脂茶饮互动体验

菌群失衡时,会破坏肠道屏障功能、改变能量代谢途径、干扰食欲调节系统。刘丽丽曾在临床上遇到不少这样的案例,患者严格节食并坚持运动,但半年仅减重2公斤。检查发现其内毒素水平是正常人的4.8倍,“这说明传统的‘少吃多动’方法对这类患者效果有限,必须从调节肠道微生态入手。”刘丽丽建议,有这样苦恼的患者,可以去门诊寻求医生的帮助,“一人一方,对症治疗”。

刘丽丽介绍,中医认为肥胖有五大病因,首先脾胃虚弱是肥胖的核心病机,而伤脾的“三大恶习”很多人都犯,“‘辰时不食’‘子时不眠’‘久坐不动’这三个坏习惯都要改。”她提醒,早餐一定要吃,进食时间7~9点为宜;熬夜会导致瘦素水平下降30%以上,应在11点前睡觉;连续坐姿4小时后,脂肪分解效率下降50%,最好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少油少盐家常菜 坚持才是重头戏

减重最困难的是什么?“运动一次很简单,坚持下来就太难了,减重达标后,该怎么办?贵在坚持。”安庆一一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周甘因工作压力及生活方式等原因,体重曾一度达到170斤,也带来了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问题。2025年初开始调节饮食习惯,增加运动,4个月体重减轻35斤,血压血脂恢复正常,脂肪肝逆转。

“我的减重心得就是7分饮食+3分运动+90分坚持。”周甘认为,一定要将“减重”形成自主意识,“也就是看到食物,首先想到它的热量,每天的热量不能超标。”他分享了经验,先手机下载能计算食物热量的APP,“刚开始需要计算,很快就能一眼算出热量,不一定精准,但大差不差。”

通过运动与热量控制,将体重降到目标数,坚持就是重头戏了。“达标后怎么办,很多人无所适从,复胖的不在少数。”周甘介绍,生活方式一定要改变,并养成习惯,三餐都要吃,但是三餐都需要少油少盐,零食与饮料统统拒绝。

在饮食结构上,每餐需要营养均衡,一拳米饭一拳蔬菜一拳肉类;在运动上,可以通过快走等方式燃烧脂肪,时长要够,健康成人每周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身体机能检测

“对于减重,不少人进入误区,如不吃早餐、依赖药物减肥、水果代替晚餐。”安庆一一六医院营养科主任开标介绍,药物减肥不仅会反弹还会对人体带来损伤,水果代替晚餐,糖分高,会转化为脂肪。

开标建议,早餐一定要吃,一杯牛奶+一个菜包子+一个鸡蛋+半个苹果为宜,一天至少一斤蔬菜,400克水果。均衡营养,食物要多样化,“每天摄入不少于12种食物,每周不少于25种。”

干燥清洁堵缝隙 防蚊蝇能防疾病

科学减重,快乐生活。除了体重管理,还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对疾病的预防知识。安徽省疾控中心主任技师张家林,长期从事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通过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讲授病媒生物是如何传播传染病的,并指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具体措施预防病媒生物滋生。

“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传染病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鼠、蚊、蝇、蚤类等。”张家林介绍,蚊子传播疟疾、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通过叮咬传播疾病;苍蝇传播霍乱、伤寒等,通过污染食物和水源传播疾病;老鼠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通过排泄物污染或直接咬伤及体表寄生虫叮咬传播疾病;蟑螂传播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通过污染食物传播疾病,“这些传播途径广泛且复杂,严重威胁公众健康。”

鼠、蚊、蝇、蚤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对于普通居民如何预防病媒生物滋生?“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重点关注家庭生活环境。”张家林提醒居民,应定期清理积水,避免蚊子滋生;保持室内清洁,垃圾日产日清,防止苍蝇和蟑螂繁殖;封堵房屋缝隙,减少老鼠藏匿空间;家庭中厨房、卫生间和阳台是重点区域,预防时要格外注意。

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

夏秋季,蚊子是常见害虫之一,传播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的“花蚊子”在我省广泛存在,存在潜在的传播风险,如何有效预防?“蚊虫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不经意间,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积水和容器中饲养繁殖出来的。”张家林建议居民,清除房前屋后院内的蚊虫孳生地,不养蚊子、清除积水、翻盆倒罐;定期给水生植物换水;储存的水一周内使用掉等。

此外,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使办公场所、生产、生活环境做到干净、整洁、有序,并积极配合社区做好爱国卫生运动,创造优美舒适卫生的城乡环境。(安徽商报 元新闻记者 汪漪 乔剑 王素英 郜征 周梅 任逸玮 蔡祥 杨雪娇 李冠玉 通讯员 蔡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