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童心筑梦”志愿服务队走进太和县大新镇张楼村,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情暖童心,筑梦成长”为主题,通过教育帮扶、文化浸润和乡村宣传等多元化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书写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的生动篇章。
答疑课堂:点亮求知之路,助力成长启航
针对乡村儿童课后辅导资源匮乏的现状,实践团成员化身“知识引路人”,为不同年级学生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对于低年级学生,志愿者通过拼音卡片、汉字书写游戏等趣味形式夯实基础;面对高年级学生的数学难题和阅读理解困惑,团队采用“问题拆解法”和“思维导图法”,引导他们自主分析解题思路。
为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开学节奏,团队特别开设“智慧学堂收心班”,以“时间管理动画课”“学霸笔记分享会”“新学期目标墙”等创新形式,帮助孩子们从假期状态过渡到学习模式。六年级学生吴雨诺在目标墙上写下:“我要像志愿者姐姐一样,考上大学,帮助更多人!”质朴的话语中,一颗梦想的种子悄然萌芽。
小手绘梦:守护童真创意,绽放艺术之花
在“童心绘世界”主题活动中,实践团将创作主动权完全交给孩子。志愿者提前准备了各种绘画材料,鼓励孩子们自由表达内心世界。有的孩子用拼贴画记录夏日田野,有的用水彩画描绘卡通形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我们的任务就是守护这份纯真。”团队成员王婉茹感慨道。
藏宝奇遇:唤醒童趣天性,培育协作精神
为丰富课余生活,实践团策划了“藏宝奇遇”寻宝活动。志愿者将写有暖心祝福与趣味谜题的纸条藏于树木枝丫、树洞、草丛等隐蔽处,孩子们化身“小探险家”,在团队协作中完成挑战。首轮“热身赛”后,第二轮增加难度,考验孩子们的观察力与耐心。最终,12名“寻宝小能手”获得文具奖励,但所有孩子都收获了更珍贵的东西——七年级学生苏梓沐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学会了和伙伴一起想办法,比自己找到宝藏还开心!”
多样宣传:绘就乡村新貌,传播振兴声音
实践团以“文化振兴+数字传播”双轮驱动,助力乡村形象提升。在“墙体焕新”行动中,志愿者深入调研村庄特色,将乡村风光等元素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理念结合,绘制出彩绘墙。原本斑驳的墙面变为“乡村文化长廊”,成为村民拍照打卡的“新地标”。同时,团队聚焦张楼村“党建引领信用村”和“积分超市”两大主题拍摄宣传视频。镜头记录下张楼村党员干部带头整治环境、建设和美积分超市的场景,也捕捉到村民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时的笑容。这些视频通过社交平台传播,为乡村吸引更多关注与资源。
十天的实践,志愿者们用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累计辅导学生200人次,完成墙体彩绘2幅,拍摄宣传视频2部,组织趣味活动8场。此次“三下乡”活动,是阜阳师范大学学子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言的生动实践。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青年既能仰望星空,更愿脚踏实地,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无悔青春。(叶东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