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原先杂草丛生、设施老旧的“发展死角”变成了工人有序作业、塔吊长臂挥舞的现代化高标准厂房。两处位于庐江县石头镇工业园区共占地30亩的土地,正经历着一场从“沉睡”到“苏醒”、从“低效”到“高效”的华丽涅槃。这正是石头镇向“散乱污”宣战,强力推进低效用地盘活,为高质量发展拓空间、增动能的生动实践。
壮士断腕——“破”的决心与智慧
发展遭遇“天花板”,土地资源紧缺是许多乡镇面临的共性难题。“新项目等着落地,但没有指标;另一边,个别企业圈占土地,产出效益却很低,甚至存在环保和安全隐患。”石头镇分管经济的副镇长坦言,“这种‘饥饿’与‘浪费’并存的现象,逼着我们必须在存量土地上做文章,‘腾笼换鸟’是唯一出路。”石头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对镇域内所有企业开展“地毯式”摸排,精准识别出两处低效用地,涉及1家“散乱污”企业和1处闲置厂房。
攻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企业主存在抵触情绪,有的则有实际困难。”工作专班成员王主任回忆道。为此,石头镇坚持“法治”与“情理”双管齐下:一方面,环保、安监、市监等部门联合执法,用法律法规和标准尺子量到底;另一方面,工作队员数十次上门谈心,帮企业算清“长远账”“综合账”,并积极为其寻找转型出路。这种既有“硬度”又有“温度”的工作方式,最终赢得了理解与支持,为整体盘活扫清了障碍。
精准招商——“立”的标准与成果
盘活存量不是简单“换企业”,而是要实现“优产业”。石头镇提前规划,瞄准“高产出、高技术、低能耗”的优质项目。很快,一个总投资5200万元的年产1万台数据中心电源系统配电柜项目进入了视野。产品主要应用于船舶军工、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领域,企业是典型的“小而美”苗子企业。然而,这样的“香饽饽”很多地方都在争。“我们能胜出,除了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这块10亩的‘熟地’以及我们十足的诚意和高效的服务。”石头镇经发办主任介绍,“对方看中了我们闲置厂房产权明确,办理手续清晰,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另一处占地18亩的低效用地同样成功引入年产500万套铁艺装饰工艺品项目,该项目已在办理规划等前期手续,达产后将新增一家纯出口的规上工业企业。
高效服务——“活”的机制与保障
项目引进只是第一步,让它快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是关键。石头镇深化“放管服”改革,为该项目配备“一对一”的服务专员,提供从注册登记、立项备案到规划施工许可的全流程代办服务,竭力推动“拿地即开工”。“从签约到现在的施工建设,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一个电话,镇里的服务专班马上协调解决,这种‘保姆式’的服务让我们对在这里发展充满了信心!”项目投资方负责人由衷赞叹。
“向‘散乱污’要空间,就是向高质量发展要未来。”石头镇党委书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总结此次经验,绘制全镇‘产业地图’和‘土地效益图’,继续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把宝贵的资源留给最好的项目,为石头镇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