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安巢经开区半汤街道:“朝夕”温情暖半汤,文明实践护“老小”
来源:周恋杭 2025-08-25 10:02:55 责编:方欢 胡明兵 喻寒松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加强基层治理、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半汤街道强化统筹引领,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核心,锚定群众需求精准发力,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走深走实。街道辖区内九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谋划,围绕“一老一小”群体勾勒出动人的民生画卷,“聚焦‘一老一小’,托起‘朝夕美好’”如两股暖流,让“文明之花”在街头巷尾持续绽放。

党建引领,筑牢“朝夕”守护根基

力寺村以“党建引领+文明实践”为总抓手,支部书记牵头的专项工作组凝聚“支委牵头、支部联动、党员参与”合力。“党员先锋岗”上,医护党员为老人诊疗,教育专长党员辅导孩子课业,红色宣讲员点亮两代人精神世界。“1名党员+1户高龄老人/留守儿童”结对机制,搭配“窗帘之约”温情约定,让独居老人窗台窗帘成为平安信号,留守儿童书包里的爱心便签传递力量。党员积分制管理与“需求点单、效果评估”闭环机制,确保服务与群众心脉同频。

汤山村以党建为舵,组建20人的“安小青”志愿服务队,将关怀化作敲门问候、义诊测量、课堂叮嘱,以党员为骨干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为“一老一小”撑起稳稳的幸福。

image.png

平台聚力,搭建“朝夕”共享舞台

文明实践的温度离不开阵地支撑。力寺村整合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资源,打造“一站多能”综合服务体:老人参加健康大讲堂学习保养知识,孩子在“五彩假日”托管班描绘梦想、共度欢乐时光,让“一老一小”在同一空间感受代际融合暖意。

汤山村以岠嶂山二期邻里党群服务站为核心,推行“集中+入户”服务模式。服务站内,传统节日汇演让老人开怀,亲子手工课充满温馨;村道上,志愿者上门为行动不便老人体检,将安全课堂搬至留守儿童家中,让阵地成为“一老一小”的幸福家园。

image.png

活动创新,点亮“朝夕”幸福瞬间

各村居创新服务形式,让关爱精准抵达。力寺村聚焦“老有所养”,定期探访高龄、困难老人,提供代购药品、检修家电等服务,节日慰问添暖意;针对儿童,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讲座,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作业、培养兴趣,让“小有所育”落地。

汤山村坚持“月月有主题”,上半年10余场活动串联“朝夕美好”:义诊现场老人排队问诊,“六一”趣味游戏传出孩子笑声,暑期安全讲座上教官传授溺水自救技巧。“绿书签”读书活动与健康养生课呼应,让书香与健康滋养“一老一小”。

image.png

硕果盈枝,续写“朝夕”奋进篇章

如今,半汤街道文明实践项目成效化为看得见的幸福。力寺村“关爱‘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项目老年健康义诊覆盖百余人次,30名留守儿童在托管班收获成长让家长安心;汤山村“聚焦‘一老一小’·托起‘朝夕美好’”项目中200人次老人、120人次儿童在活动中受益,10余篇报道记录温暖瞬间;西山社区从广场上的剪刀声,到义诊台的叮嘱声,再到叩响家门的问候声,细致入微的服务覆盖340人次老人,让“情暖夕阳”项目的承诺落地生根;半汤社区“孝老爱亲”项目开展7次活动,参加人数达100余人次;鼓山村“情暖夕阳”项目走访孤寡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等服务,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8场。

此外,温泉社区“泉暖人心”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20场次;战前村“为民便民”项目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场,覆盖村民超过300人次;汤卞山村“信用小积分,社区大文明”项目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8场次,服务群众1500余人次。

image.png

展望未来,半汤街道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指南针,让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至更多角落: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让志愿服务更有“温度”;让文化活动更添“活力”。随着文明实践项目不断深耕细作,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参与都会化为成风化俗的力量,每一次服务都将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合力,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日常。(周恋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