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泗县,骄阳似火,大地被热浪紧紧包裹,午后的气温直逼四十摄氏度。然而,在泗水街道人居最多的小区,街道工作人员正监督指导工人们顶烈日、战酷暑,进行着下水管道改造工程,用辛勤与坚守,为居民们的宜居生活默默耕耘。
走进施工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橙色的施工围挡将作业区域与行人通道隔开,围挡上“保障民生福祉,打造宜居环境”的标语格外醒目。围挡内,挖掘机伸展着铁臂,有条不紊地开挖着沟槽,泥土被一一清运。
泗水街道不少小区是老旧小区,地下排水管道用了二三十年,有的管径细,有的早已锈蚀堵塞。每到雨季,低洼处积水成潭,居民出行得蹚水,家里还可能反味儿,成了大伙儿多年的心病。“去年夏天暴雨,我家一楼厨房地漏往外冒水,菜都漂起来了。”居民李大姐说起这事仍有感触,“现在街道顶着这么热的天修管道,我们打心眼儿里支持。”
“现在天是热,但这管道早一天修好,居民们就能早一天受益。”街道负责施工的工作人员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每到雨季,部分路段积水严重,居民出行困难,滋生蚊虫,成为大家的“烦心事”。为彻底解决这一民生痛点,街道办经过多方调研、规划,启动了此次下水管道改造工程,更换大管径、耐腐蚀的新型管道,优化排水坡度,从根源上提升区域排水能力。
目前,部分路段的管道已经铺设完成,正在进行回填和路面修复。再过不久,新的排水系统将正式“上岗”,雨季积水的难题将成为历史。而这份在酷暑中铸就的民生工程,也将像一条条“地下动脉”,滋养着这片土地,让宜居家园的画卷在泗水街道徐徐展开,让居民们的生活更加舒心、惬意。而那些在烈日下流淌的汗水,终将浇灌出更宜居的家园,让泗水街道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舒心与安宁。(通讯员 吴菊)(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