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青少年对海洋生态的认知,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岳西新村社区联合西园街道社工站于8月18日举办“贝壳的其妙旅程”科普手作活动。青少年通过知识学习与创意实践,开启了一场融合科学教育与艺术创作的海洋探索之旅。
活动伊始,社工以“贝壳的奇妙世界”为主题展开科普讲解。从生物学角度阐释“贝壳是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分泌形成的钙质保护层,”到结合实物标本解析“贝壳生长纹路如同树木年轮”的自然密码;从展示砗磲、鹦鹉螺等稀有贝壳的多样性,到揭示贝壳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每平方米礁石区每年可通过贝壳沉积固定数公斤碳元素。”
互动环节中,青少年们通过触摸不同形态的贝壳标本,观察孔雀贝的虹彩光泽、观察牡蛎壳的层状结构,现场问答声此起彼伏。“原来贝壳破碎后形成的沙粒,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一位参与者恍然大悟道。
手作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社工指导下,青少年们化身“海洋艺术家,”利用收集到的扇贝、蛤蜊、螺壳等天然材料,结合干花、麻绳等装饰物,创作独一无二的标本相框。有的孩子精心排列贝壳形成海浪图案,有的将小海螺嵌成星座造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专注创作,充满童趣的作品在展示区亮相。
活动尾声,青少年们手持作品合影留念,纷纷表示“第一次知道贝壳有这么多学问""要把相框放在书桌提醒自己保护海洋。”社工总结道:“通过‘知识输入+实践输出’的模式,既传播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生态意识,这正是这次科普活动的意义所在。”
这场集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活动,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在动手实践中埋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当贝壳标本在相框中定格,海洋保护的信念也在年轻心中悄然生长。(阮聪健 季汝月 孙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