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文明创建
从军事要道到非遗舞台 木塔乡“盛际桥”一座桥承载半部村史
来源:汪有民 2025-08-19 15:39:06 责编:冯长福 许梦源 张文洲

img1

古桥是中国古代文明标志之一,也是乡土文化的象征,是人们情感和记忆的寄托。

寻梦皖南水乡古镇——东至木塔乡,沿着龙泉河岸长满青苔的古徽道而行,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古桥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它们用斑驳的身躯诉说着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守望着家乡的子子孙孙。

那座位于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木塔口村头的古石拱桥——“盛际桥”,全长43米,高7.23米,桥面宽4.63米,净跨14.58米,两头分设石阶上下,其中西石阶26级,现为池州市存世两座最大单孔古石拱桥之一。

一座古桥,半部村史。翻开木塔口《方氏家谱》,南宋绍兴年间,沿江战事吃紧,为便于宋军运送粮草,河南采访使方友秋于木塔口建起一大型檀木桥,完工后驻扎九江的将军提名为“盛际桥”,寓意宋军顺利北伐,早日收复中原。明永乐四年,方氏后人改木桥为石拱桥,并于桥头修建一座木塔,以赈灾祈福、护佑家园。清顺治时“盛际桥”毁于战火,木塔口方氏便又联合徽州祁门方氏集资10万余两白银,聘请徽州能工巧匠,历时三年重建“盛际桥”,至今巍然耸立,英姿不减当年。

img2

从南宋的军事要道、茶马古道,到明清、民国时期九江连接徽州的主徽道,千百年来,“盛际桥”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路过如梦。

苏维埃时期,这里是中共秋浦县六区区委区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在保卫红色根据地和苏区的多次激烈战斗中,“盛际桥”都成为最好的狙敌堡垒,桥石上那数不清弹痕,是烽火岁月的印记,也是古桥刻满的皱纹。

岁月在桥上步履蹒跚,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古桥依然沉默不语。渴望一种对话,在无月无风的夜晚,聆听一种心声,古桥从断路处延伸过来,衔接灵魂的畅通。

img3

当的战火远去,数百年的徽商过往不再,同样起源于南宋的木塔口省级非遗“平安草龙灯”初心不改,每年的中秋佳节,必到“盛际桥”上来一场“龙”与“桥”的狂欢。

日月轮回,古桥依依。而今每天接踵而来的游人,轻轻地与古桥对话,探寻其背后的故事与奥秘。桥边民宿的酒幡招摇着月色,忽听到有人低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汪有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