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畅通是保障村民出行安全、维护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近日,肥东县包公镇纪委联合赤杨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岗杨组,成功调处一起因河埂违规种植引发的邻里纠纷,既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又保障了公共区域的畅通安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事情的起因要从岗杨组的河埂说起。这条河埂不仅是周边农田灌溉的重要通道,更是村民日常出行、农具搬运的必经之路。然而,村民因在河道旁自家田亩内修建了一条内梗,为方便种植,便将河埂部分面积占用,用于种植庄稼。
接到反映后,赤杨社区高度重视,考虑到此事涉及邻里关系和公共利益,立即将情况上报镇纪委。镇纪委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迅速与社区工作人员组成联合调处小组,第一时间赶赴岗杨组现场勘查。
在河埂现场,调处小组仔细丈量了杨家政户修建的内梗宽度,以及其在河埂上种植庄稼占用的实际面积,同时向周边村民了解日常通行情况。经过实地核实,确认反映的情况属实,占用的河埂面积确实超出了合理范围,对村民出行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随后,调处小组组织村民进行面对面沟通。在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规为准绳,耐心讲解《河道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明确指出河埂作为公共区域,其主要功能是保障通行和防汛,任何个人不得随意侵占。同时,也充分听取了反映人和被反映人的想法,了解到其因内梗修建导致种植空间受限的实际情况。
调处小组从邻里和睦、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出了折中方案:考虑到被反映人修建内梗的实际需求,允许其在河埂上占用与内梗同等宽度的面积种植庄稼,既保障其合理的种植空间,又确保河埂保留足够宽度,满足村民安全出行需求。达成一致后,双方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被反映人随即主动清理了超出内梗宽度部分的庄稼,恢复了河埂的通行宽度。
此次纠纷的成功调处,不仅化解了邻里矛盾,更彰显了基层组织在维护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各社区,加大对辖区内河道、道路等公共区域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化解类似问题,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乡村的和谐稳定与生态环境,让每一条河埂都成为连接民心的“畅通路”、保障安全的“放心路”。(薛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