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集市提供暖心服务、公益暑托班护航儿童快乐成长、公益电影放映点亮乡村夜生活……近年来,凤阳县殷涧镇聚焦资源整合、平台搭建与活动开展,“零距离”服务群众需求,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注入奋进力量。
殷涧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探索创新思路方法,在完善阵地建设、丰富活动载体、培育实践品牌上下功夫,推动文明实践服务圈、传播圈、品牌圈融合赋能,切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宣传、教育、引导、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
从“单一功能”到“多元枢纽”,打造贴近群众的服务圈。坚持综合利用、合理规划、科学部署文明实践阵地,主动打破阵地闲置、功能单一的困境,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公共文化广场、老年学校等各类资源效能,推动 1个镇级文明实践所和11个村级文明实践站提档升级,具备开展理论宣讲、文体活动、科普教育、便民服务、居民议事等活动的功能,切实做到了“一个中心、N点辐射、多重功能、共享使用”。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该镇在群众和游客聚集地设置文明实践点,陆续打造党性教育馆、党建大道、新风堂、好人长廊、“花开杏福”共富工坊等阵地,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动移风易俗五项重点任务,不断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内容。2025年,殷涧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80余场,累计征集群众意见18条,化解矛盾纠纷11起,为群众办理实事50件。
从“单向输送”到“双向奔赴”,构筑深入人心的传播圈。解决“谁来讲”、瞄准“在哪讲”、聚焦“怎么讲”,不断壮大宣讲队伍,整合宣讲阵地,创新宣讲形式,打通宣传教育党员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动作用,将基层党员干部、身边典型、退休教师、文化能人、热心居民充实到理论宣讲队伍中,组建“小杏福”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宣讲队、“五老”宣讲队、“两代表一委员”宣讲团、“百姓名嘴”等5支宣讲团队。
积极探索“菜单式+分众化”宣讲模式,坚持“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线下通过“庭院课堂”“板凳会议”“理响亭间”“卸店晨读”等模式宣讲,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安徽先锋网、“村村响”大喇叭等平台,推送简报、有声书、微视频等学习内容,实现党的创新理论精准传播、有效覆盖。同时,宣讲员通过现场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宣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注重运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阐释,让宣讲内容更加贴近群众、易于接受。2025年殷涧镇先后开展入户宣讲、集中宣讲、文艺宣讲等活动205场,受众人员达5000余人次。
从“星星之火”到“万家灯火”,点亮涵养文明的品牌圈。境内拥有韭山洞、狼巷迷谷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为提升旅游体验和游客满意度,塑造良好旅游形象,该镇培育推广“旅游天使”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先后吸纳150名志愿者加入,依托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打造游客服务驿站,在节假日组织志愿者为游客开展应急救援、景点介绍、交通指引、餐饮推荐等服务,该项目累计服务时长达14975小时,惠及8万余名游客和群众。
此外,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汇聚多方力量,聚焦理论宣讲、关爱“一老一小”、基层治理、文明旅游、文化宣传、乡村美育、健康卫生等方面,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培育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先后打造“旅游天使”“凤阳山人”“杏林春暖”“志”“童”道合、“晓敏画室”“卸店晨读”“老秦工作室”等7个受欢迎、可持续、叫得响的文明实践品牌,推动文明实践深入人心、遍地开花。(朱蔡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