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桐城市范岗镇的田野间绿意盎然,村头巷尾处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和幸福的笑脸。一条条新铺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照亮夜归路,一个个乡村“小作坊”传出忙碌的欢笑声……这些喜人变化的背后,是范岗镇创新推行“闭环施策”工作机制,变“坐等上门”为“主动问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实践。
广开言路听民声,问题清单精准建账
“家门口的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出门太难了!”“村口那个拐角视线不好,出过好几次小事故。”“我们这些留守在家的,也想找点事做增加收入。”……在范岗镇各村(社区)的“邻里茶话会”上,在干部“访企入村”的田埂边、车间里,村民们的诉求被认真倾听、详细记录。为畅通民意渠道,该镇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倾听网络:线上依托微信群即时收集建议,线下设立“村民议事角”、召开“邻里茶话会”,并组织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走访。今年以来,已累计收集道路出行、生产生活、就业增收等各类民生诉求120余条,并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和解决时限,确保群众呼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闭环管理解难题,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聚焦群众最关切的问题,范岗镇建立了“民意收集—科学决策—高效推进—群众评议”的闭环工作机制,以“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为抓手,推动民生实事件件落地。
在樟枫村叶庄组,一条700米的机耕道年久失修,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成为村民出行的“堵点”。村委会迅速行动,组织村民代表商议方案。村民们积极响应,自筹资金11万元,主动让出菜地、晒场支持道路拓宽。施工期间,村两委全程监督,村民代表参与质量把关,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很快建成通车。“以前下雨出门得踮脚走,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又干净又稳当!”村民夏大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针对群众反映的出行安全隐患,挂镇村精准发力:组织人员清理挂车河道路两旁影响视线的杂草;在金竹村视野盲区的路口安装凸面镜;更换狮象河西主干道损坏的减速带9条,并新增指示牌和凸面镜。村民吴新义称赞道:“这些小改变,解决了我们出行的大问题!”
机制延伸优服务,文明乡风浸润民心
在解决物质需求的同时,范岗镇还将服务链条延伸,整合资源提升效能。新联村组建党员“跑腿代办服务队”,为独居老人、困难户提供代购药品、证件办理等贴心服务;同时整合在职党员、乡贤力量组建“服务先锋队”,提供农技、法律等专业支持。通过“邻里茶话会”等平台,积极引入“和美乡村”建设、农技培训、健康义诊等项目,形成需求、资源、政策的有效联动。在经济发展方面,建立党政领导包保企业机制,专项服务重点项目。安徽启力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从审批到投产仅用5个月,跑出了“范岗加速度”。
此外,该镇同步推进精神文明共建。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发放文明祭扫手册3000余份,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组织学生祭扫红色教育基地。建立“村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机制,推广石井铺村“农村大食堂”经验,已承办红白事7次,为村民节省支出约1.5万元,有效减轻了人情负担。
干群同心绘新景,乡村振兴更有温度
如今的范岗镇,新修的水泥路连通了田野与家园,明亮的路灯照亮了村民归家的路和幸福的笑颜。据统计,通过“闭环施策、主动问需”机制,该镇今年以来已高效解决各类民生问题40余件,提供志愿服务70余次,惠及群众800余人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范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主动问需于民,闭环施策为民,让每件小事都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下一步,范岗镇将继续深化和完善这一工作机制,聚焦群众新需求、新期盼,以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书写更有温度、更具质感的民生新篇章。(唐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