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广德市柏垫镇刘福桥村龙驹寺的田间地头绿意盎然,藤蔓缠绕的丝瓜架上垂挂着饱满的果实,低洼水田中茭白叶随风摇曳,村民们在一旁熟练地采摘、分拣、装车,现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以前这片地撂荒了七八年,看着心疼又没办法!”负责人刘本有指着眼前的丝瓜田感慨道。过去,由于地势复杂、缺乏水利设施,村里不少土地逐年荒废。2024年,柏垫镇对全镇撂荒地展开摸排,通过平整土地、修建灌溉渠、土壤改良等措施,将“沉睡”的荒地重新找回,刘本有家的撂荒地便在这其中。
“我之前对于蔬菜种植没有专业知识积累,可以说算个‘门外汉’。后来听镇里农业科技特派员建议说旱地适合种丝瓜,低洼地适合茭白,我一听有门路,马上动起了手!复垦地不仅得到了青苗补偿费,还有科技特派员指导种植方案。”刘本有笑着说。按照建议,刘本有在旱地搭建起竹木棚架,丝瓜藤蔓攀附而上,郁郁葱葱;低洼田则深挖沟渠,引入活水,茭白植株挺拔茁壮。
“丝瓜从6月开始采摘,一直能摘到11月,每亩预估能收3000多斤,加上从村民那流转来的土地,一共有100多亩;茭白今年还在摸索阶段,只种了2亩,明年准备多种一点,茭白的市场行情更可观。”算起收入账,刘本有笑得合不拢嘴,“丝瓜批发价每斤2元,今年光这一项收入就能够一年的营生咯!”
荒地复垦变“良田”,不仅让刘本有这样的农户增收,更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农忙时节,他雇用了附近40多名村民帮忙搭架、施肥、采摘,田间时常传来欢声笑语。村民王大姐便是其中之一:“荒地整好后,我给租出去收了点租金。田里忙的时候我们来干活1天还能挣个100多元,家务活也带着干了,双份收入,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据统计,土地复垦项目产生的季节性用工需求,已让柏垫镇近百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各类助农助耕政策,激励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撂荒地整治发展,实现撂荒地复耕复垦复种,真正让‘荒地’变‘良田’,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柏垫镇党委副书记张丽萍表示。(程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