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破解基层医疗资源分散、服务能力不足等难题,旌德县卫健委以构建“县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打破行政壁垒、资源壁垒和利益壁垒,实现“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组织架构与管理机制融合。旌德县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核心,整合10个镇卫生院及58个村卫生室,组建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进“人、财、物”统一管理,明确权责分工,避免各自为政。建立医共体内人员上下贯通工作机制,打破编制、人事关系壁垒,让医护人员在医共体内双向流动。建立联合会议制度,定期协商医疗资源分配、重点专科建设、公共卫生服务等事项,确保各成员单位目标一致。
医疗资源与服务能力融合。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牵头医院承担急危重症救治、疑难病诊疗,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常见病诊疗、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建立会诊转诊绿色通道,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格局。实行优质资源下沉,牵头医院定期派驻专家到基层坐诊、带教,帮助基层提升诊疗能力。同时,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技术,让基层患者共享上级医院资源。今年以来,两家牵头医院组织专家下沉438人次,开展义诊20余场次,诊疗患者4113人次。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融合。统一人才培养,建立医共体内人才轮岗机制,选派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上级医院骨干到基层驻点帮扶,提升整体专业水平。牵头医院开展医联体协作,上半年专家来旌坐诊80人次,接诊疑难重症572人次,开展教学培训18次。推行“县管乡用”“乡管村用”模式,解决基层人才短缺问题。2023年以来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生18名,26名高考生与县人民医院签订定向培养就业协议。
信息平台与数据共享融合。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建成慢病管理中心,依托覆盖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的电子病历系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转诊平台,实现患者诊疗记录、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在线问诊、慢病管理等,让基层患者便捷获取上级医院服务。医共体内部做好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影像等平台的服务支持工作。截至目前,双向转诊累计完成1862次,县域远程心电诊断21372次,县域PACS(影像中心)协同诊断10636次。
医保支付与利益共享融合。完善包干机制,强化利益共享,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按人头总额预算办法,将筹资基金的95%作为医共体按人头总额预算基金,由医共体包干使用,充分发挥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杠杆作用。强化医保基金规范管理,牵头医院开设医保、公卫、药品等账户,将医保基金、公卫资金统一拨付,并及时核算保障资金有效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