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与淮河的涛声中,安徽航运业正迈向绿色化、智能化的新征程。安徽省航运商会会长、芜湖海顺航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德荣,这位深耕水运三十余载的“老航运人”,不仅见证了行业从木帆船到万吨货轮的巨大跨越,更带领安徽省航运商会以党建为魂、以公益为怀,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践行着厚重的社会责任。
党建为魂:凝聚行业合力的 “红色引擎”
“航运业的发展,从来离不开精神力量的引领。”尹德荣坚信这一点。长期以来,他将“党建引领”作为商会发展的根本,致力于打造 “红色商会”。
商会换届后,首要任务便是健全党组织架构,成立党支部,确立“党建促会建、会建强党建”的工作思路。每月一次的“三会一课”从未间断,内容涵盖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国家航运政策研读、党史学习教育以及行业发展研讨等,党员企业家带头学习、深入交流,将党的理论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实践指南。
党建不仅凝聚共识,更能破解行业难题。面对新能源船舶推广中的“政策理解难、技术落地难”,商会党支部牵头成立“党员先锋队”,联合皖江船检局、地方海事局的党员干部开展“政策直通车”活动,3个月内走访20余家会员企业,清晰解读新能源船舶补贴、绿色改造标准等政策;针对安徽船员群体占全国17% 的特点,党支部发起 “党员联系船员”机制,收集诉求、解决困难,让党建工作扎根航运一线。
在党建引领下,商会凝聚力持续增强。新增的15家会员单位中,有12家是主动申请加入的“党建示范企业”;在推动“三链融合”(技术链、政策链、服务链)过程中,党员企业家带头试航新能源船舶、率先参与绿色船舶改造标准制定,形成“党员示范、全员跟进”的良好氛围。
公益为怀:情系航运的 “温暖底色”
“航运人漂在水上,最懂互助的珍贵。” 尹德荣会长常说。在他的倡议下,安徽省航运商会将社会公益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围绕船员帮扶、应急救灾、民生关爱等领域,编织起覆盖全行业的 “温暖网络”。针对部分船员家庭困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商会联合会员企业设立“皖航关爱基金”,5年来累计投入200余万元,资助多名船员子女完成学业和帮扶因病致贫的困难户,为几十个困难船员家庭发放救助金。去年冬天,一位芜湖籍船员在航行中突发重病,家庭陷入困境,商会第一时间启动基金,解决了医疗费用,还安排志愿者照顾其家人,让漂泊的船员感受到 “岸上的温暖”。
锚定“水运安徽” 的未来机遇
尹德荣认为,在国家政策赋能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安徽省航运业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存在五大机遇:
绿色航运提速:安徽省新能源船舶免费过闸政策(2025-2027)叠加国家补贴,推动纯电动、清洁能源船舶加速落地,会员企业建造示范项目(如合肥 - 芜湖全球首条纯电动集装箱班轮航线)推动船舶动力清洁化、多元化发展。
网络升级赋能:至2025年,“一纵两横五干二十线”高等级航道网将建成,支撑1500-3000吨级船舶干支直达,实现 “门到门” 水运服务,提升物流竞争力。
江海联运升级:长江10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安徽,推动江海联运船舶,大幅降低货物出海成本,增强新型物流体系功能。
技术革命引领:本土氢燃料电池、甲醇发动机技术突破推动能源场景化应用,数字航道、智能船舶提升运营效率与安全水平。
政策市场共振:老旧船舶加速淘汰缩短行业调整周期,长三角一体化需求增长助力航运业提前触底反弹。
尹德荣表示,安徽航运业需紧抓“绿色化、网络化、直达化、智能化”四大趋势,破解技术推广与基建短板,将政策机遇转化为 “水运安徽”的实质竞争力,打造长三角内河航运新高地。
对于航运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尹德荣建议聚焦三个创新方向:一是推动智慧绿色转型,抢抓政策机遇推动船舶更新与智能化升级;二是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整合资源打造 “一单制” 多式联运服务;三是拓展高附加值领域,布局航运金融、智能船舶解决方案等“专精特新”业务,同时紧跟国家“四纵三横” 内河航运战略优化网络布局。
初心如磐:在时代浪潮中笃定前行
如今,站在“水运安徽”建设的关键节点,在党建引领下,商会正推动成立“绿色航运党建联盟”,联合沿江各市航运企业党组织,共同攻克新能源船舶推广、智慧航道建设等难题;在公益领域,计划扩大“皖航关爱基金”规模,增设“船员心理健康服务站”,让关爱更精准、更贴心。
“三十年前,我因情怀投身航运;三十年后,我因责任坚守初心。”尹德荣望着窗外奔流的长江,目光坚定。
涛声不息,征程不止。在尹德荣的带领下,安徽省航运商会正以红色初心为舵、以公益大爱为帆,引领安徽航运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袁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