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安徽多种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程茂枝 通讯员 张志娟 2025-08-07 20:38:08 责编:程茂枝 许梦源 张文洲

全省连续32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连续29年无白喉病例报告,麻疹、流脑、乙脑等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8月6日上午,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局、省中医药管理局与芜湖市联合举办的安徽省暨芜湖市《传染病防治法》宣传月启动活动在芜湖市健康教育馆举行。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刘志荣在启动活动上致辞。

记者从启动活动上获悉,我省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统筹推进传染病预防、控制、救治全链条工作,交出了一份“防控有速度,防治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传染病防治答卷。全省传染病防治工作机制逐步健全,防治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防治效果显著。

免疫屏障基本建立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刘志荣在启动活动上介绍,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省自1978年正式实施计划免疫,目前全省共建立1805个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对0-6岁儿童常规疫苗品种从1978年的“4苗防6病”扩大到“14苗防15病”,各种常规疫苗报告接种率均稳定保持在95%以上。

自实施免疫规划以来,全省减少脊髓灰质炎、麻疹等疾病发病约2500万人,减少死亡约25万人。连续32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连续29年无白喉病例报告,全人群和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分别下降至5%和1%以下,麻疹、流脑、乙脑等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为历史最低水平。

传染病被有效控制

“曾经严重威胁群众的部分传染病已经实现了消除。”刘志荣说,2019年,我省提前一年实现消除疟疾工作目标,并代表国家接受世卫组织现场认证。自2006年以来,全省连续19年持续保持丝虫病消除状态。

同时,我省通过落实“五扩大、六加强”策略,推进血液核酸检测和预防母婴传播全覆盖等措施,全省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推行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新模式,加大耐药肺结核诊治工作,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降到35/10万以下。通过对重点地区实行耕牛淘汰、以机代牛等措施,推动血吸虫病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并向消除目标稳步迈进。

专家为活动现场的市民免费体检,解答健康咨询。

宣教形成良好氛围

在活动现场,200多名观众观看了传染病防治视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中医、疾控等特色场馆;疾控专家介绍了《传染病防治法》及健康知识,重点普及新冠病毒感染、肝炎、猴痘、结核病、手足口病、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等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来自芜湖市疾控中心、市中医医院、市三院、市妇计中心的专家还为市民免费体检,解答健康咨询。

据介绍,我省深入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推进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五进活动”(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进社区和进家庭)。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传递传染病防治核心知识技能。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省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达31.65%,较2023年提升了7.93%。

历史经验表明,控制传染病的关键是“防”,遏制疫情传播的关键是“早”。刘志荣呼吁,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要严格按照“四方”责任要求,切实扛起各自防控职责,汇聚起社会防控的磅礴力量,共同织密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