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合肥市蜀山区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温暖人心的画面:光明路上,“单车管家”细心整理着共享单车;背街小巷内,志愿者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居民楼里,邻里共同装扮的“最美楼道”焕发新颜……一处处精细化管理的成效,正汇聚成推动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蜀山区以“党群齐心 周周行动”为抓手,凝聚机关干部、党员群众、文明单位、辖区企业等多方力量,深入社区一线,从环境整治到秩序维护,从公共空间优化到邻里关系提升,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擦亮城市底色,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美好家园。
问题导向:从“细小微”入手破解治理难题
7月26日上午,蜀山区西园街道长江花园小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由蜀山区政协、区总工会、区消防救援局、西园街道志愿者组成的工作队伍,与辖区党员群众一起,分片区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志愿者们手持扫帚、铁锹等工具,对路面垃圾、绿化带内杂草杂物、建筑垃圾等小区内的卫生死角、背街小巷进行了彻底清理。针对小区周边商铺门前三包区域,志愿者们逐一上门劝导商户落实责任。
同时,作为蜀山区文明实践联盟的成员单位,由“中国好人”吴雄飞领衔的合肥合燃华润燃气有限公司的志愿服务队,带着铁锹、扫帚、水桶等工具主动申请加入“党群齐心 周周行动”,短短半天功夫,西园街道光明小区就变了样。
“环境治理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和坚持。”吴雄飞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把汗说。西园街道光明社区党委书记王鹏介绍,后续将通过“网格巡查+居民监督”机制巩固成果、提升效果,以精细化治理举措保持小区美丽宜居。
多元共治:凝聚“1+1>2”的合力
自“党群齐心 周周行动”开展以来,蜀山区创新构建统筹机关干部、党员群众、辖区企业、社区等力量,带动志愿服务团队共同参与,奏响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合唱”。
如今,越来越多的合肥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蜀山区西园街道的居民小区里,曾经坑洼不平的休闲广场如今平整整洁,这要归功于为民志愿服务队的持续付出。服务队队长李大姐提起改造过程依然难掩欣慰:“最难的不是填平那些凹陷的地面,而是动员大家从‘等着别人干’转变为‘主动一起干’。”如今,每月的广场维护日成了居民们齐心协作、增进默契的温暖时光。
从观望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当维护环境成为每个人的自觉,当守护家园化作全社会的共同语言,这些微小的改变,汇聚成了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强大合力。
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所说:“我们清理的不只是垃圾,更是在重塑这座城市的气质。”
在蜀山区,城市治理成为全民参与的“大合唱”。每到周末,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都会拿起工具,共同维护家园环境。光明社区刘阿姨和她的“姐妹团”把楼道打扫当成“每周必修课”,连孩子们都养成了随手捡垃圾的好习惯。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一套创新的长效机制。“文明积分”让热心居民获得认可,“院落议事会”让居民真正当家作主。
“城市治理就像绣花,一针一线都要用心。”蜀山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如今,这把“绣花针”正握在越来越多居民手中。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从短期整治到长效治理,蜀山区用“周周行动”这根绣花针,绣出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锦绣画卷。(王洁 孙雨静 季云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