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丰县岗集镇大窑村,每天清晨都上演着温馨的一幕 -志愿者们隔着街巷守望独居老人的窗帘,只要看见那抹熟悉的窗帘准时拉开,便知老人平安。这道由“窗帘之约”延伸出的温情风景线,正是大窑村深化“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的生动缩影。如今的大窑村,25个暖心网络,让“一老一小一弱”群体在乡土间感受党的温暖,让基层治理充满烟火温度。
网格织网听民声,让需求在阡陌间回响
网格串联万家灯火。近年来,大窑村将全村划分为25个微网格,25名网格员化身“活地图”,2025年累计踏遍全村20余户困难家庭,踩出一条条沾满泥土的“民情路”。他们揣着三色台账走家串户:红色标注重度残疾家庭,橙色记录空巢老人,黄色标记留守儿童,像中医问诊般把准民生脉搏,收集到道路修缮、留守儿童照护等27条“急难愁盼”。
数字赋能点亮微心愿微光。“想要一个学习桌”“盼着有人陪我去医院 ”…… 农家书屋的“心愿墙”上,一张张便签纸承载着朴素期盼。线上微信群同步开启“心愿直通车”,9个微心愿从收集到办结平均只需3天。87岁的李奶奶收到志愿者代购的降压药时眼眶泛红:“没想到随口一说,孩子们真放在心上!”
三级联动开出精准药方。村党支部牵头召开“诸葛会”,把道路亮化、老年食堂等高频需求列入“惠民菜单”。针对独居老人就医难、体检难,立即协调镇卫生院开通“绿色就诊通道”;发现留守儿童暑期缺人看管,3天内就凑齐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办起“假日课堂”,让服务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每个角落。
分类服务解民忧,用多元关怀编织幸福网
为银发族撑起守护伞。健康防线固若金汤。家庭医生背着医药箱走遍全村,为400余名老人建立“一人一档”,32人次上门体检让慢性病管理有了“私人定制”。爱国卫生月里,义诊桌前排起长队,30多位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血压血糖检测。烟火温情暖胃更暖心。3名独居老人拥有专属“生活管家”,志愿者每周代购菜品、代缴水电费已成惯例。老年食堂飘出的饭菜香最抚人心,2022年大窑村老年食堂正式运营,可提供桌餐、订餐、送餐等多种服务,破解了“一人做饭难,顿顿吃剩菜”的困境。
为幼苗浇灌成长力。成长护航不缺席。“假期小课堂” ,大学生志愿者带着10余名留守儿童做手工、讲党史,60余次“亲情连线”让孩子们通过屏幕触摸父母的牵挂。端午节包粽子活动中,留守儿童小鹏第一次学会包四角粽,兴奋地举着作品要寄给打工的妈妈。文化浸润润无声。逢节日必开展活动,这是大窑村老老小小都“晓得”的事。今年以来,元宵灯谜会、中秋赏月会等10场活动,让孩子们在传统习俗中找到文化归属感,农家书屋的书香渐渐驱散了留守的孤独。
为困难群体筑港湾。就业帮扶拔穷根。村企联建搭起“就业桥”,18家企业“送来”保洁、种植等岗位,帮助20余名困难群众端稳“饭碗”。脱贫户胡大叔在丰阳农业从事果树的修枝除草等工作,如今每年有3万元的收入,逢人便说“党组织指的路就是靠谱”。兜底保障暖人心。2025年新增的2户低保家庭收到救助金时,握着村干部的手久久不放。临时救助金像“及时雨”,让遭遇意外的家庭渡过难关,也让“党在身边”的信念深植民心。
以心换心聚民力,让温情在乡土间永续生长
信用积分激活共治热情。积分超市的货架上,洗衣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明码标“分”。近三年来,2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带动全村清理卫生死角1200余处,村民们抢着“赚积分、争先进”,昔日“袖手看”变成“动手干”。
村企联建注入公益活水。安徽国力物流等企业“爱心加持”,2024年送来80箱婴儿用品,为育儿期的家庭为育儿期的家庭送来“及时雨”。纸尿裤、尿片等物资直接配送到20多户困难宝妈手中,解决了她们的燃眉之急。
文化活动织就情感纽带。端午节,独居老人与党员干部围坐包粽子;重阳节文艺汇演中,“银龄广场舞队”踩着鼓点跳出夕阳风采。乡土味十足的文娱活动,把陌生的邻里变成了“自家人”,村民们说:“现在村头巷尾都是笑声,这才是咱农村该有的样子。”
从一扇窗帘的约定到千万次的守望相助,大窑村用“邻里守望”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基层治理的“幸福密码”。下一步,大窑村将推开“邻里守望”服务的大门,让“邻里守望”的温情像村口的老槐树一样,把根扎得更深,让枝叶长得更茂,为乡村振兴撑起一片充满爱的天空。(杨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