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黄山南麓的徽州区富溪乡,属于典型的深山乡镇,是黄山毛峰原产地核心产区。近年来,该乡在做强做优茶产业的同时,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底蕴,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谱写“产茶大乡”迈向“文旅强乡”的新篇章。
念起茶旅深度融合新“茶经”
近日,记者走进富溪乡,这里山高谷深,林木苍翠,溪流潺潺,好一派壮丽景象。
俗话说,高山出好茶。富溪乡森林覆盖率达96%,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为黄山毛峰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全乡现有茶园1.8万亩,海拔500米以上的茶园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我们还拥有技艺、集群、品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富溪乡党委书记纪良丽告诉记者,该乡现有国家级非遗(绿茶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位、省级非遗(绿茶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位;“绿茶自动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现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中小茶企40家。
聚力弘扬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提升茶科技,富溪乡坚持“三茶”统筹和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富溪茶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充分发挥谢裕大、老谢家茶的非遗技艺传承优势,设立非遗制茶体验区,讲好茶故事,光大茶文化。连续17年举办黄山毛峰文化节,推出吃茶膳、品茶汤、住茶宿、走茶径、享茶趣、看茶戏等系列活动,持续加深游客对富溪茶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纪良丽说。
据了解,“老谢家茶”这一品牌的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由谢氏第46代传人谢洪范精心创立。直到1987年,谢氏第49代传人谢四十接棒,他不仅恢复了老品牌,还创办了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又建了徽茶文化博物馆与非遗传承基地。
古建精美,茶韵悠长。在富溪乡徽茶非遗传承基地,9栋徽派古建有序排列,成为一道沉稳又靓丽的风景线。
“出于对老祖宗文化的崇敬,我们收储了9栋徽派古建。现在,这些古建一部分作为徽茶文化展示区,一部分开办了民宿,每逢节假日都有大量游客涌来。”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谢锋告诉记者,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徽派古建的精湛工艺,欣赏茶艺表演,可以体验制茶过程或边品茶边了解徽茶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品尝徽州美食(八大碗)。
“近几年,茶文旅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茶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路径。我这里茶旅收入逐年增加,目前已占到企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谢锋说。
多个项目打造文旅消费新热点
置身高山林海、仰望灿烂星空、品尝特色美食、参与非遗手工……富溪乡呈阳村依托高山林海与星空资源优势,以“高山露营,仰望星辰大海”为主题,为游客提供融合自然风光、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与音乐的沉浸式旅游新体验。
呈阳村的外竹坪自然村,位于海拔600米的山腰上,山间错落分布的5座小木屋、2座太空舱,格外引人注目。夜幕降临,繁星点缀天幕,空气中弥漫着烧烤和当地特色美食的香气,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此或漫步赏景,或边吃边聊,感受远离喧嚣的松弛与浪漫。
“这些小木屋均有双面星空窗与观景落地窗,被称为星空房。项目总投资400多万元,去年5月初建成运营。高山空气好,视野广,在这里游客能看到最明亮的星星。”呈阳村党支部书记王松林介绍,村内设置了非遗手工区,匠人现场指导游客参与手工制茶、传统漆扇制作等项目;专业面点师以传统窑炉烘焙面包,搭配现磨咖啡;村里志愿者为游客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山间空气清新,河畔微风凉爽。7月下旬,富溪乡富溪村漕溪河畔露营地开始运营,依托林荫如盖的天然环境,营地内配备专业露营帐篷、户外投影音响及儿童嬉水设施,游客可沉浸式体验森系露营的野趣和亲水嬉戏的清凉,周边有配套完善的民宿与农家乐。
富溪乡的旅游“重磅”项目云上茶香小镇旅游服务中心(黄山毛峰非遗传承基地)也在富溪村。在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多名施工人员忙着内部装修、边角“拾掇”。
“这个项目总投资1731.69万元,总建筑面积2452平方米,占地面积1306平方米,主体为三层建筑,主要建设非遗展厅、茶文化展厅、多功能大厅及茶吧茶室等,预计今年8月底前全面完工。”富溪村党支部书记谢汉勇介绍。
“该项目建成后,将集中展示黄山毛峰制作技艺、茶文化、新式茶饮及富溪特色农产品等,成为集文化展示、非遗体验、研学旅游于一体的茶旅文化综合体,也是黄山毛峰核心产区的文化IP地标。”富溪乡乡长程俊韬说。
让古村落变成时尚打卡地
富溪乡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风貌。
近年来,这个乡以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为契机,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该乡碣石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又是革命老区。2024年碣石村跻身和美乡村省级精品示范村行列。
“我们将‘红+绿’融合与‘微改造+精提升’有机结合,已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建成了富溪红色记忆馆、红色讲堂、红色旅游服务中心,完善了红军步道、百福广场、小坞停车场、定福亭等基础设施配套,打造了百步红梯、红歌茶道等20余处景观节点。”碣石村党支部书记谢长庚告诉记者。
在“微改造+精提升”方面,碣石村注重发挥本地能工巧匠的智慧,就地取材,完成围栏、旅游步道、村口标识等20个节点的打造。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等零星地块,建成小菜园、小果园等“五小园”25个。
碣石村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古村旅游“十有”标准即:有服务中心、有党课教室、有红色课程、有讲解队伍、有运营团队、有产业布局、有特色餐饮、有群众参与、有研学宿舍、有未来规划。
“截至目前,我乡5个村已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4个,正在建设省级中心村1个、省级精品示范村1个。”纪良丽告诉记者,各村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积极争取政府投资项目、引入社会资金“两手抓”,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微景区。
“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富溪乡正在全力建设集茶叶种植观光、加工体验、新品研发、旅游度假为一体的黄山毛峰第一镇。”纪良丽表示,2024年全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00多万元。 (富溪乡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