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庐江新闻
庐江:“小而美”项目搭建城乡融合桥梁
来源:张艳燕 卢光云 2025-07-31 17:01:49 责编:许雅婷 实习编辑 程可畅 胡明兵 喻寒松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庐江县万山镇面临着人才外流、传统手艺失传等挑战,当地通过“共建式村居”项目“村里有个家”,探索出一条城乡融合的新路径,不仅带动10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更让传统手艺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这个藏在乡间的空间,由返乡创业者李晶晶团队牵头打造,自启动以来,始终以“村民共治、资源共享”为核心。从房屋改造到基础设施搭建,村民全程深度参与,闲置的老物件被改造成店内装饰,会做饭的本地阿姨成了后厨主力,懂木工的师傅负责修缮门窗,由此形成了“新村民带老村民”的协作模式。

空间里,一面“村民技能墙”格外亮眼——张大妈的竹编联系方式、李大爷的木工服务范围等信息一目了然。顾客用餐时若对某项手艺感兴趣,可直接联系店主找到手艺人,实现“线下体验+线上定制”的闭环。店内陈列的竹编筐、陶碗等物件,均来自周边村镇手艺人,既丰富了经营内容,也为传统技艺拓宽了销路。

“以前在家闲着,现在来这儿帮忙备菜,一个月能挣3000多,还能跟年轻人学新鲜事。”村民张国会的话道出了不少参与者的心声。放暑假返乡的大学生蔡庆则通过兼职收获满满:“整理货架、采购食材,偶尔去后厨搭把手,不仅赚了零花钱,还听了好多村里的老故事。”如今,像他们这样在项目中实现灵活就业的村民已有10余人,手工艺品月销售额较项目启动前增长近30%。

谈及运营理念,李晶晶说:“我们是来和村民一起把日子过好的。”目前,团队正筹备“村里有个饭局”“漂流主厨计划”等活动,计划每月邀请城乡居民围坐交流,同时引入外来厨师用本地食材开发创意菜品。短视频推广和短驻体验项目也在同步推进中,旨在让竹编、陶器等老手艺转化为受年轻人青睐的文创产品。

“这是我们镇培育的‘小而美’项目,核心是让村民守着土地能增收,乡村文化有传承。”庐江县万山镇旅游办干事徐马玲介绍,当地政府全程提供创业指导与环境优化支持,未来将继续搭建平台,推广这种“共建共享”模式,让更多城乡资源在互动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从单一餐厅到城乡纽带,“村里有个家”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的活力,正藏在村民与新力量的协作里,藏在传统手艺与现代需求的碰撞中。这种以“小切口”撬动“大融合”的创新模式,将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张艳燕 卢光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