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是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是市民日常出行的便捷工具。然而,当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与共享单车随意栖居在人行道、斑马线甚至盲道上,原本灵动的交通脉络便会出现淤塞 — 商场门前的 “车阵”、小区门口的 “乱停放”、地铁出入口附近的 “杂沓群” 等。这些无序的身影,如同散落在城市画布上的墨点,打乱了文明的构图。
为还城市交通以通畅与整洁,合肥高新区长宁中心城管中队联合交警、共享单车运营公司等单位部门,不定期开展非机动车秩序整治行动。多方以协作作笔,以规范为墨,共同勾勒出有序出行的美好图景。
执法联动:织密整治网络
长宁中心城管中队与交警部门组成联合执法专班,如同两只紧握的手掌,形成整治合力。凭借对区域情况的精准把控,为整治划定了 “重点战区”。采用 “加大巡查频次 +开展集中整治” 的模式,对地铁口、学校及高新银泰、龙湖商业街等周边区域进行早 7 点至晚 9 点的高峰时段进行重点值守。在遇到乱停放问题时,城管队员及时上前将其摆放整齐,同时发现大量共享单车挤占消防通道时,立刻联系运维人员清运。截至目前,共拖移共享单车1600余辆。
政企协同:激活管理效能
与共享单车运营公司的合作,更像是一场 “靶向治疗”。长宁中心城管中队通过大数据分析,按品牌美团黄、哈啰蓝、青桔绿设置规划不同色块专属泊位,强化视觉效果,引导市民有序停车。某运营公司负责人感慨:“从前是‘车找位’的盲目投放,现在是‘位约车’的精准服务,政企协同让每辆车都能找到合适的‘家’。”
文明引导:培育自觉意识
在整治的同时,更注重播撒文明的种子。长宁中心城管队员执法人员化身 “交通文明宣传员”,在日常巡查和法制宣传活动中加入文明停车宣导,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 “停车入位” 的规范和重要性,并在地铁口、商业体附近设置文明标语指示牌。家住创新大道的张大爷在听完讲解后,主动将自家电动自行车从盲道挪到停车区:“以前图方便随手一放,现在才知道这会给盲人添多大麻烦。”
整治成效:绽放文明之花
经过两个多月的集中整治,城市的交通肌理逐渐舒展。在从南岗地铁站出来的郑女士笑着说:“以前下地铁出来的时候,共享单车非常的乱,有时候上班高峰出来的时候还没有车可以骑,现在就好很多了,早上看到排放整齐的共享单车心情都很好!” 龙湖商业街商户王老板擦拭着明净的玻璃门,感慨道:“门前的‘单车屏障’消失后,阳光能洒满店堂,顾客推门时带进来的,都是爽朗的笑声。”
如今走在街头,曾经 “见缝插针” 的非机动车,已乖乖列队在橙色停车线内;曾经被挤占的盲道,重新闪烁着警示条的光芒;曾经拥堵的路口,非机动车与行人各行其道,奏响和谐的通行乐章。在多协作与全民参与下,这座城市的交通画卷,定会更加舒展、更加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