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旌德县俞村镇仕川村的山坳里,鸡鸣鸭叫此起彼伏。汪民根、汪爱萍夫妻用十年光阴,在这里打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养殖天地——从最初养殖几十只鸡的 “小打小闹”,到如今 3000余只鸡、100多只鸭、8头猪的多元化养殖基地,他们在泥土里刨出了乡村创业的精彩答卷。
创业之初,这对夫妻揣着“把日子过红火”的念头扎进了养殖业。没有技术,就捧着书本蹲在鸡舍里琢磨;缺销路,就骑着摩托车跑遍周边乡镇。汪爱萍记得,第一年冬天,为给雏鸡保温,夫妻俩轮流守在煤炉旁,三天三夜没合眼。“现在闭眼都能摸出鸡健康不健康。” 多年摸索,他们练就了 “禽畜养护心经”,从饲料配比到疫病防治,全靠实打实的经验积累。
如今,汪爱萍的日常仍像上紧的发条。天未亮便钻进养殖场,查长势、配饲料、清圈舍;星子挂上梢头,还在查看禽畜夜间状态,一天20多个小时泡在场地里。“每天恨不得把床搬来。” 她笑着说。这份辛劳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日均500多枚鸡蛋供不应求,皖南土鸡成了南京、杭州饭店的 “香饽饽”,外地客商常循着鸡鸣找到山坳里来。
“光自己富不算啥,得让皖南土鸡‘飞’出大山沟!” 望着鸡群,汪爱萍眼里闪着光。她正学着拍短视频、研究快递冷链,打算借电商东风把禽蛋送进更多城市餐桌。
“这对夫妻是用汗水写就的创业范本。” 仕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喻海光感慨。在他看来,这对夫妻的养殖场不仅产出禽蛋,更培育出“敢闯敢干、踏实肯干”的精神种子。村里已着手整理他们的创业经验,通过 “板凳课堂”“田间交流会” 等形式,让更多村民学有方向。
放眼俞村镇,仕川村的养殖故事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俞村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何晓富表示,下一步将以点带面,从三方面发力:建立 “创业导师库”,邀请农技专家、电商达人结对指导,为养殖户破解技术、销售难题;搭建 “农产集散平台”,整合冷链物流资源,打通 “田间到餐桌” 的最后一公里;推动 “产业串珠成链”,鼓励各村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种养,形成 “仕川养殖、桥埠茶叶、杨墅竹编” 等一村一品格局,让更多“汪民根、汪爱萍” 式的创业者在俞村大地上扎根生长,共同奏响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