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面锦旗一定要收下,它代表着我们4个家庭的心意!”7月17日,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街道司法所发生感人一幕,农民工余大哥一行将一面绣有“调解援手 为民解忧”的锦旗郑重送上。这温情画面的背后,是司法所不懈努力,仅用6天时间就为3名农民工成功追回拖欠劳动工资的暖心故事。
无奈求助,快速响应。今年2月初,余大哥等3名农民工从“二老板”手中接到五里华庭商业街一处房屋装修工程,工程发包方已经将所有费用支付给了“二老板”,但工程结束后,“二老板”却偷偷跑路了,电话微信全拉黑,3位农民工遭遇部分劳动报酬被拖欠一事。后经多次追讨无果,心急如焚的农民工无奈只得来到司法所寻求帮助。“农民工讨薪案件关乎生计,必须优先解决,容不得半点拖延”。司法所第一时间介入,当即启动涉及民生纠纷绿色程序,指派调解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牵头处理。受案后,调解员详细了解每位农民工的务工时间、工资标准及被拖欠金额,迅速梳理出案件的争议焦点。考虑到案件涉及“三角债”、法律关系复杂,调解团队连夜制定调解方案,明确 “先稳定情绪、再厘清责任、再释法析理、最后促成履行”的四步工作法,为快速妥善化解纠纷奠定基础。
多元联动,攻克难题。调解过程中,调解团队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一方面多次与工程发包方点对点沟通,耐心讲解《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指出工程发包方拖欠工资应该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给其传导一定压力,让其递话给“二老板”,必须认清法律后果和利害关系,督促其立即“浮出水面”认领责任;另一方面用通俗易懂的“法言法语”解读维权路径,缓解农民工个们的焦虑情绪。同时,积极对接街道法律顾问及劳动监察部门,听取他们的法律意见建议及专业指导,落实核定工时、核对工资明细等相关措施,确保调解协议内容合法合规合理。经过多轮协商沟通“碰撞”及慑于法律威严,“二老板”也主动“现身”并承担了责任,最终双方达成一致,一纸协议顺利签订,一起矛盾纠纷得以案结事了,3位农民工现场拿到25000余元的劳动报酬。“从提交材料到拿到工资,只用了6天时间,没想到调解效率这么高!”拿到工资的农民工们难掩激动,纷纷为调解员的职业精神点赞。工程发包方也由衷感慨:“调解员既讲法理又说情理,帮我们找到了兼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这样的调解让人信服认可。”
勇于担当, 法治为民。 一面锦旗,一份肯定,更是一份担当。下一步,稻香村司法所将继续秉持“法治为民 匠心调解”的初心和情怀,用法度与温度,用专业与敬业,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构建和谐稳定新“枫”景贡献调解之力。(李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