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司法所聚焦社区矫正对象“不假外出”“非法越界”等顽瘴痼疾,以法治教育为基础、以智慧化手段为支撑、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以从严惩戒为保障,构建“心防+人防+技防”三位一体监管体系,有效遏制违反矫正法规外出高发势头,社区矫正监管教育质效显著提升。
法治先行,专题教育筑牢防线。针对部分矫正对象法治意识淡薄、侥幸心理突出等问题,开展外出监管法规宣传专项活动。邀请区社区矫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详细解读社区矫正外出管理规定。邀请区检察院检察官剖析近期办理的未经批准外出导致收监执行的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社区矫正对象直观全面感受法律震慑。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定期开展主题讨论和思想交流,教育引导矫正对象签订《社区矫正事项审批告知书》,从思想根源和法治意识上消除违规违纪情形。今年以来,共组织集中教育活动3场,签订外出事项规范告知书25份。
数据赋能,“电子围栏”锁定活动轨迹。依托“在矫通”APP定位监管系统,建立“实时定位+轨迹回溯+数据比对”全链条监管机制。每日通过系统自动抓取矫正对象定位信息,重点核查工作日8时至22时、节假日等敏感时段的活动范围,对超出规定区域的信息自动预警。安排专人每日复核预警信息,结合电话抽查、视频核查、人脸签到、定位监管等方式交叉管控,及时消除监管盲区。定期分析系统数据,梳理矫正对象高频活动区域、外出规律,为个性化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规范流程 畅通人性化需求渠道。在严格监管的同时,优化外出审批服务,做到张驰有度、宽严相济。严格按照《安徽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对于就医、就学、家庭重大变故等法定可批准情形,推行“线上申请+线下核实”模式,符合外出条件的申请即时批“码上办”。针对有就业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为其提供就业扶持信息,对接本地企业链接推荐就业岗位,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实现“家门口”就业,减少因工作需要违规外出的可能性。为涉市场主体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商务活动提请上级审批跨县市区活动,畅通“绿色通道”。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因审批效率问题而引发的违规行为,做到刑事执行与营商环境保护双赢互利。
绝不姑息,从严惩戒维护监管权威。坚持“违规必查、查实必处”原则,对未经批准外出行为的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发现疑似违规行为第一时间启动调查程序,通过调取监控录像、走访社区邻居、协调派出所核查交通住宿记录等方式固定证据,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理精准。确认未经批准外出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依规处理:首次违规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及时给予训诫;两次以上违规行为进行警告;拒不改正的,向区社区矫正管理局乃至法院提请撤缓收监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