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太和县二郎镇遭遇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旱情日趋明显,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面对这场严峻“烤”验,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减轻旱情带来的损失,保障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思想绷紧“抗旱弦”,筑牢责任堤坝。各村干部切实扛起抗旱主体责任,实行“包片联户”制度,每日深入田间地头核查旱情,建立“一村一档、一户一策”的抗旱台账。各村以“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为骨干,组建村级抗旱宣传队,通过村头大喇叭每日播报旱情信息和抗旱知识,让“抗旱保收”的意识渗透到每个村落、每户人家,为后续抗旱工作开展筑牢思想根基。
行动织密“防护网”,激活抗旱效能。针对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该镇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户进行中耕松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利用现有灌溉设施进行喷灌。对于受旱严重的地块,指导农户及时补种速生蔬菜,降低干旱损失。安排专人巡查田间,防治因干旱引发的病虫害,一旦发现病虫害苗头,立即组织统一防治,防止病虫害蔓延。组织各村党员干部带头,发动群众对全镇灌溉沟渠进行清淤除障,清除大量淤泥、杂草,修复多处渗漏点,让“卡脖子”的水渠重新畅通。
协作筑牢“保障墙”,凝聚攻坚合力。该镇紧急调配柴油发电机、潜水泵、输水软管等物资,依托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多个抗旱物资储备点。协调熟悉本地农业生产的技术专家,驻点指导村民科学灌溉、作物救护,结合当地农作物生长特点开展多场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掌握相关技能。各村委会针对孤寡老人较多的情况,重点帮助孤寡老人、残疾家庭浇灌农田,维修饮水设施。社会力量也主动参与其中,镇上的种粮大户主动共享大型灌溉设备,形成了“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良好抗旱格局。
下一步,二郎镇将持续完善水利设施,优化抗旱方案,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不断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全力保障农田丰产、群众安康。(刘思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