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桐城市大关镇牧牛智慧农庄的葡萄园,28亩翠绿藤蔓间,晶莹剔透的“阳光玫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传统果园不同,这里看不到漫灌的水渠,取而代之的是埋于地表的智能滴灌管线。这片由返乡创业者杨四取精心培育的葡萄园,正以“智慧”为笔,书写着现代农业的致富答卷。
2017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杨四取经过反复考察,锁定了葡萄种植产业,流转28亩土地创办牧牛智慧农庄。深知“技术是硬道理”,杨四取在农庄开办的前三年,专门从浙江请来葡萄种植专家夏程旭驻场指导。从品种选优到修剪技巧,从病虫害防治到挂果管理,夏程旭手把手传授的精细化种植技术,为农庄打下了坚实基础。“专家教会我们的不只是技术,更是科学种植的思维。”杨四取说,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现代农业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
如今,农庄的核心区域已实现水肥灌溉一体化,肥料通过配比系统精准混合,随水滴直达作物根系,利用率较传统施肥提升40%以上。“以前一亩地浇水施肥要花3小时,现在按下开关全自动化,28亩地2小时就能搞定,还能省水省肥。”杨四取指着智能水肥一体操控系统介绍,智慧化改造让种植效率大幅提升。
在品种选择上,杨四取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引进夏黑、阳光玫瑰、甬优一号等优质品种,形成早中晚熟搭配的种植格局。“夏黑6月中下旬上市,阳光玫瑰7月至8月热销,甬优一号能卖到9月底,从夏到秋都有新鲜葡萄供应。”他算了一笔账,通过错峰上市和品质提升,28亩葡萄园全年产值稳定在30多万元。
走进阳光玫瑰种植区,一串串葡萄悬挂在藤蔓上,浓郁的玫瑰香扑面而来。正在采摘的村民陈月英说,她在农庄工作这几年,不仅学会了智能化水肥灌溉设备的使用,还掌握了疏花疏果的精准技术,每年在农庄工作两个月能增收5000余元。“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像陈月英这样在农庄就业的周边村民有20余人,涵盖修剪、采摘、包装等环节。
“搞农业不能吃老本,得跟着技术迭代走。”这是杨四取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他每年都会准时参加市、省级组织的科技培训班,把学到的“新招”用到葡萄园里。从返乡创业的“门外汉”到远近闻名的“葡萄专家”,杨四取的成长轨迹,正是牧牛智慧农庄从传统种植向智慧农业转型的缩影。
从28亩试验田到辐射周边的种植样板,杨四取和他的智慧农庄正继续探索,让“阳光玫瑰”的芬芳飘向更远的地方,也让更多人看到现代农业的无限可能。智慧化种植的葡萄不仅串起了产业链,更串起了乡村振兴的“甜蜜未来”。(方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