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路社区党委:小事办实暖民心 精耕细作促治理
来源: 2025-07-27 20:50:01 责编: 余红霞

范罗山街道健康路社区党委积极响应“开门教育”号召,始终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将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深度融入日常工作。社区党委坚持精耕细作,把每一件关乎居民衣食住行的“日常小事”,都当作关系群众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民生大事” 来办,用心用情努力打造有温度、有质感的社区生活。

网格织密倾听“小心愿”。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社区居民的各类日常生活“小心愿”,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大幸福”。社区以“小网格”为载体,构建“网格员 + 楼栋长 + 志愿者”的三级响应体系,将辖区细分为28个微网格,实现“实时点单、上门接单、限时办结”的闭环服务。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收集到独居老人助餐难、双职工家庭儿童托管难等12条“小心愿”,联合辖区餐饮企业开通 “老年助餐点”,协调社区活动室开设“四点半课堂”,让 200 余名居民的需求得到精准满足,真正实现 “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把美好“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阵地联动调解“小矛盾”。基层社区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前沿,邻里“小矛盾”若不及时化解,就可能演变成影响社区和谐的“大问题”。社区依托小区议事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小阵地”,建立“矛盾调解日”机制,每月组织居民代表、法律顾问、老党员开展“面对面”议事。针对兴芜小区因装修噪音引发的邻里纠纷、公共露台使用权争议等 8 起“小矛盾”,社区通过搭建调解平台,邀请双方坐下来摆事实、讲道理,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如今,越来越多居民从“矛盾旁观者”变为“治理参与者”,推动社区从“被动调解”转向“主动预防”。

项目落地关注“小细节”。社区治理的精细,藏在衣食住行的“小细节” 里,体现在惠民服务的“小项目”中。社区聚焦“15 分钟精致生活圈”建设,深入挖掘辖区资源,推出一系列贴心举措。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针对居民反映的 “楼道灯不亮”“充电桩不足”等细节问题,增设智能感应灯30 盏、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4 组;为解决老年人“办事难”,开设“代办服务窗口”,提供社保认证、证件办理等上门服务 150 余次;针对放学后儿童无人看管问题,打造“四点半学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作业,让“小项目”串起民生“大幸福”,书写出基层治理的暖心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