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久前,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安徽18个市、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安徽双拥创建工作实现“三个新突破”。为全面展示全省双拥创建成果,即日起,推出“领导干部话双拥”专题,激励全省各级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持续书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皖美”答卷。
【主持人】今年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年,在前不久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阜阳名列其中,并且代表安徽省出席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请您介绍下阜阳近年来的双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阜阳市】阜阳是兵员大市、优抚大市、安置大市和军供大市,“军地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双拥理念从革命年代起就厚植在阜阳这片红色热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勇担当,创先争优建新功,首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了阜阳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历史性突破。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抓好顶层设计,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52家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双拥创建工作做到“四纳入五共同”【即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纳入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政绩考核,纳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军分区党委工作汇报;做到军地对双拥工作共同研究部署、重要活动共同组织实施、工作落实共同督促检查、先进典型共同表彰奖励、出现纠纷共同协商处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专门向大会提出《关于支持阜阳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建议》,先后就拥军优属工作作出8次指示批示,推动出台退役军人住房公积金缴存、现役军人就近门急诊、优待证赋能等一揽子惠军优属政策。同时,持续加强双拥办建设,落实机构编制和专职人员,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县级双拥办同步配齐双拥专职队伍,推开“八有”服务型双拥社区建设,确保双拥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办。
【主持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各市都铆足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通过创建促进双拥整体水平提升,请您介绍下,阜阳市在双拥创建过程中,采取哪些举措?
【阜阳市】为了更加扎实做好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我们认真对照考核标准,印发《阜阳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施方案》,细化完善任务清单,层层压紧压实责任,一手抓攻坚推进、一手抓督促落实,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双拥工作“硬支撑”。充分发挥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作用,压实各级党政“一把手”和驻军主官责任,发挥双拥成员单位职能优势,形成“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军地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双拥创城工作体系。组织开展知送法进军营、粮油科技进军营、文艺团体、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送文化进军营等系列活动;设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对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及驻阜部队、阜阳籍现役军人,实施精准帮扶救助。建立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部队需求事项100%办结。
二是强化思想引领,推深做实双拥传统教育。立足市情,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双拥宣传教育活动,开辟“颍淮儿女军旅荣誉榜”“颍淮荣光”等系列专栏,双拥宣传教育出彩出圈、硕果累累。主城区打造“双拥主题园”“双拥文化长廊”“双拥街”等系列双拥文化宣传新阵地100余处。2021年,驻港部队退役“南海艇”落户界首市,累计接待190余万人次参观学习。大力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最美拥军人物”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先后涌现出国家级双拥模范人物6人、省级双拥模范人物21人,军人军属荣誉感、自豪感不断增强。
三是聚焦急难愁盼,高效落实双拥优抚政策。聚焦军人“后路、后院、后代”,紧紧扭住“所想、所需、所盼”,把退役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子女教育优待问题作为“必答题”和“硬要求”,扎实推进拥军优属政策法规落实,着力提升军人军属获得感、幸福感。据初步统计,阜阳接收安置退役士兵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为6.2万余名优抚对象发放生活、医疗补助等;为军人创企业减免税费150余万元,发放创业拥军贷款2亿余元。随军家属定向招聘、子女教育、拥军医疗卡等惠军举措,更大程度上凸显军人荣耀。
四是凝聚军地合力,赓续军民鱼水情深。驻阜官兵紧紧围绕“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主动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全力奋战2020年夏季淮河流域特大洪涝灾害,“星夜驰援王家坝”“连续转战戴家湖”,戴家湖涵闸重大险情处置还入选当年全国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工作,广泛开展共建“八一林”“八一助学圆梦”“书香进军营”等军民共建活动,以实际行动书写军民鱼水情深的时代新篇。
【主持人】近年来,阜阳双拥工作成绩显著,创新举措实,品牌影响大,特色亮点多,请您介绍下双拥工作突出的亮点做法?
【阜阳市】近年来,我们立足市情,狠抓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强化国防教育阵地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军崇军的浓烈氛围,“趁青春当兵去”已成为阜城青年学子的新风尚,吸引着广大学子踊跃参军报国。11所学校入选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市连续多年大学生入伍比例居全省前列,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定向培养士官院校,已为部队输送合格士官人才1000余人。累计完成2000余名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工作,占全省六分之一;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开展招聘活动460余场次、达成就业意向2.8万余人;全面落实优抚政策,为20万余名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并发放优待证,在全国率先设立驻外退役军人服务站13个,在全省首创开办退役军人学院,作为全国重点单位的阜阳军供站三年来保障10万余名过境官兵,高标准组建由200余家拥军企业组成的“颍淮崇军联合会”,绘就社会化拥军最大“同心圆”,有效推动双拥工作走深走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纵强 侯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