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沟渠定期清理、环境卫生更干净,连房屋外墙都是彩绘的图案,现在住着更舒心了!”近日,凤阳县殷涧镇洪山村居民在彩绘墙面下纳凉交谈,难掩满意之情。
这是该镇深入推进“解民忧、护稳定、促发展暨干部作风优化提升”专项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企业发展堵点,在人居环境整治、农田灌溉保障、安全生产、信访、网络舆情、生态环保、人居环境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让群众安居更安心,让企业发展更顺畅。
进村入户访民情,齐抓共管解民忧,助推解决“关键小事”
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送什么;群众在哪里,干部服务就开展到哪里”的原则,殷涧镇带动引导全体镇村干部、网格员、人大代表等深入联系点、走进百姓家,为民生“加码”、为生活“加温”。“看似是小帮扶,其实意义重大。”殷北村困难党员戚怀山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感谢党时刻记得我们看望我们,关爱帮扶困难群体,我们感到很温暖。”
该镇统筹部署夯实责任,对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领域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构建“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明确专项行动重点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督促推动各项救助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对低保边缘家庭户中未在册对象、退出对象、申请未通过对象等潜在风险人群全覆盖摸排,加大救助力度,简化审批流程,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给予救助,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该镇实行“包片联户”制度,采取上门探访、入户查访、慰问走访等多种形式,聚焦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留守儿童、特殊困难老人等重点群体62户,确保户户走到、家家见面,着力为群众解决“生活小事”。暑期以来,镇社工站、镇综治中心、镇司法所等多部门联动,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童”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11场,为“一老一小”营造健康、快乐、安心的生活环境。
多元共治建机制,基层善治护稳定,党建引领“网格治理”
寓治理于服务中,融服务于党建中,将解决民生“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使群众“心宽、路宽”。该镇在基层治理中,强调社会参与提升村级事务治理的灵敏度和精细化水平,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提升群众的归属感和满意度,真正做到让党组织放心,让广大群众满意。该镇白云村就通过为民办实事议事会,对村里一条道路的夜间路灯照明问题进行了解决、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夜间有了照明,出行也比较方便,安全感也增加了。”
该镇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通过健全矛盾化解机制、优化调解服务,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完成信访问题“大起底”,形成分类台账,以大起底、大接访案件为基础,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类施策、多元化解、源头治理。每周固定开展“驻村接访日”活动,镇村干部主动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同时,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民情信箱”和“线上微信访”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全天候收集民情,确保群众“话有处说、难有人帮”。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镇领导班子累计下访86人次,现场解决大量民生小事,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该镇全面推行“党员先锋岗+网格化”治理模式,整合村“两委”干部、党员、乡贤能人等力量组建网格小组,将11个村划分为67个“微网格”,每个网格配备2名志愿者,明确包片联户责任,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调处等。村“两委”干部每日定点坐班接访;建立“现场受理-限时办结-满意度回访”闭环管理机制。上半年累计走访群众3000余户,收集民生诉求100余条,解决率达95%。
农业生产注动能,乡村振兴促发展,经济书写“民生答卷”
七月的殷涧,水蜜桃、葡萄等林果挂满枝头,菊花、葛根等中药材的种植管护也正在进行,殷涧镇邀请专家人才深入田间地头、村舍庭院,共话发展。“目前我们种植菊花等,需要扩建农产品烘干房、产品展示中心,以及帮助产品销售,希望镇干部此次专项行动能为我们的产业发展提供帮助。”恩泽农业公司负责人说道。
殷涧镇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提升农业竞争力,着力打造以花卉种植为产业基底的共富工坊,通过土地流转整合1000余亩耕地,规模化培育黄山贡菊、玫瑰花等特色作物。为延伸产业链,配套建成16间标准化烘干房,年加工菊花能力达4000余吨。同时打造“花开卸店小院”民宿集群,改造花卉主题民宿30余间,形成“种植+加工+文旅”融合业态。该模式带动30余名村民长期稳定就业,吸纳150余名季节性务工人员,参与农户年均增收4.5万元。工坊通过土地流转服务费、标准化厂房租金、民宿联合运营分成等渠道,每年为村集体经济贡献约60万元,实现产业发展与集体增收双赢。
从群众的安居笑脸,到乡间小路的照明路灯,再到企业的忙碌景象,殷涧镇以“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项行动为抓手,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破题举措,书写着为民服务的答卷。(赵雪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