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青衿致远”支教团小分队前往安徽省明光市古沛镇,展开为期5日的“团聚青春·筑梦童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围绕“传习非遗文化、护航安全成长、助力学业未来”三方面进行支教,通过系统性课程设计与沉浸式互动体验,为当地乡村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暑期学习成长平台。
筑牢安全防线,护航健康成长
在“安全”宣讲活动中,实践队员为一至五年级的孩子们开设防溺水、防拐骗、交通安全等一系列校园安全教育课程,从孩子日常生活出发,普及安全知识,保障孩子安全成长。
其中,在“文明交通,安全出行”课堂中,实践队员抛出“世界第一害”的小问题,引起孩子们的好奇,从而让孩子们学习到交通事故的严重影响,并加深了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借助科普视频,实践队员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带领孩子们学习交通法规与交通图标,并以选择题形式开展抢答活动,孩子们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在问题中深化孩子们对交通知识的学习。接着,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纸上绘制交通安全宣传卡片,一张张生动形象的卡片汇聚于黑板,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更是孩子们安全意识提升的直观体现。
图为实践队员在“文明交通,安全出行”课程中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程欣 供图)
弘扬非遗传承,培育文化自信
传承,始于了解;热爱,源于体验。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亲身参与到扎染这项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传统手工艺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当孩子们专注地设计图案、捆扎布料、期待染色的惊喜时,他们不仅仅是在创造一件作品,更是在与千年的文化智慧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学习扎染,让抽象的“传统文化”概念变得可触、可感、可创造,使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其价值,将“守护与传承”内化为一份属于新时代少年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让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如染液般深深沁入心田。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动手体验扎染艺术。(李君悦 供图)
创新双语教学,夯实学业基础
为夯实汉语思维根基,拓展英语国际视野,助力孩子们的学业未来,实践团队展开特色双语教学。实践队员根据年级分层教学:低年级学生专注音标基础,打好语言根基;高年级学生进行英语话剧表演,在情景中学习单词,感受语法。
在一至二年级课堂中,通过模仿小动物动作或声音,日常生活中物品的特征,实践队员生动传神地引导孩子们正确发音,欢声笑语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音标。在三至五年级的“拔萝卜”情景话剧表演中,实践队员结合孩子们的英语基础与性格特点,精心设计台词与动作,并展开一对一分批教学。有趣的英语台词,生动的表演动作,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同时在实践队员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渐渐流利地说出台词,自信地表演动作。话剧中,孩子们扮演一只只自信友爱的小动物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成功地拔出了农场里最大的一颗胡萝卜,课堂里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图为实践队员与英语话剧表演的孩子结束时的合影。(刘海静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在支教学校大门前的合影。吴文杰 供图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的家长表示,支教活动的课程内容丰富,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增进本领。支教小学的校长曾表示,一系列的支教课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层面,更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层面,让孩子们的梦想在未来广阔的海面上扬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