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庐江新闻
汤池镇马槽村:沃土生金,小兰花“链”动大振兴
来源:张唯贤 2025-07-21 19:21:21 责编:许雅婷 胡明兵 喻寒松

IMG_258

清晨,庐江县汤池镇马槽村的山野笼罩在薄雾中,空气里弥漫着清冽的草木气息。田克然俯身于兰花基地的苗床间,指尖拂过舒展的翠叶,凝神细察每一株新苗的长势。这片他一手培育的幽兰世界,如今已是占地200余亩、累计种植60万余盆的产业绿洲,年产值达600万元。每年,10万盆精心培育的精品兰花从这里启程,将深山幽谷的清雅芬芳,送往大江南北的花卉市场。

“流转这500多亩土地时,心里确实有过忐忑,但家乡的山水灵气是兰花生长的天堂,这产业值得倾注心血。”田克然回顾2020年创业之初的抉择。他看准了兰花产业的前景,毅然在村中流转土地,创立了“天然兰苑”兰花基地。他的视野从未局限于个人致富,基地刚一建成,便向村中脱贫户敞开了大门——毫无保留地传授兰花栽培的核心技术,从精准把握分株繁殖的时机,到温湿度的精细调控;从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到不同兰种的养护秘诀。基地更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平台。村民王阿姨一边娴熟地为建兰修剪枝叶,一边感慨:“这活儿不累人,浇浇水、除除草,家门口就能干。每月稳稳当当1000多块,还能照看家里老小。”这种立足本土资源、授人以渔的“造血式”帮扶,为马槽村的产业振兴注入了汩汩活水。

IMG_263

产业的繁盛,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耕耘。田克然的基地专注于国兰及交配兰的培育,春兰的典雅、墨兰的深邃、莲瓣的秀逸、建兰的挺拔、寒兰的清冽在此汇聚一堂。棚架之下,60万余盆兰花郁郁葱葱。他深知品质是立足市场的根本,潜心钻研新品种选育与种植技术革新,确保每年稳定上市的十万盆兰花皆是精品,在竞争激烈的花卉苗木市场中赢得了“供不应求”的良好口碑。

然而,产业发展的道路并非总是坦途。去年,随着市场持续向好,订单量激增,田克然敏锐地意识到,要抓住机遇、保持竞争力,必须迅速扩大种植规模并引进更优品种。新温室的建设、优质种苗的引进、技术升级的投入,样样都需要大量资金,资金短缺成了横亘在面前的现实难题,制约着基地的跃升步伐。

IMG_260

就在田克然为资金问题辗转反侧之际,马槽村“两委”班子主动找上了门。村干部在日常走访中敏锐地察觉到他面临的困境,村党委书记田东兴第一时间带队深入基地,详细询问扩建计划和具体困难。“克然,你的难处就是村里的牵挂,产业壮大了,乡亲们才有更多奔头。”田书记的话暖了田克然的心。村干部们现场办公,结合基地现状和发展需求,迅速为他梳理出可行的融资路径,详细解读了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各项扶持政策,并积极协助对接金融机构。“村‘两委’就像及时雨,不仅点明了方向,还手把手帮我们准备材料、沟通协调。”田克然由衷地说。

在村“两委”的高效推动下,符合政策条件的信贷支持很快到位,20万元信贷资金及时注入,扩建新棚、引进珍稀兰种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这道难关的破解,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让田克然深切感受到基层组织对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

f88c3f389e95ab84c5be003d10ee374

资金的注入如同春雨滋润新苗,让田克然的兰花事业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如今,扩建的温室里,新引进的珍稀兰种已吐露新芽;技术升级后的生产线,让兰花的品质更加稳定。“有村‘两委’做后盾,这产业的路子越走越宽了。我要把‘天然兰苑’做得更大更强,带动更多乡亲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让兰花成为我们马槽村响当当的金名片!”田克然望着生机盎然的兰园,信心满怀。

2079378918478105af2be5252cdad18

从幽谷兰香到产业绿洲,田克然深耕乡土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高地;更以赤子之心,将技术雨露遍洒乡邻。而马槽村“两委”主动靠前服务、精准破解难题的务实作风,则成为产业航船破浪前行的强劲东风。如今,馥郁兰香不仅萦绕在马槽村的山水之间,更飘荡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壮阔征程上,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未来图景。(张唯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