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头条
宣城市宣州区:科技赋能,田间书写丰收“答卷”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姚颖 2025-07-21 17:50:21 责编:冯长福 许梦源 张文洲

盛夏时节,热浪袭人。7月15日至16日,宣城市宣州区聚焦水稻单产提升举办系列活动——组织省级农业专家团队深入田间“把脉问诊”,密集召开技术培训和专家研讨会,为整建制推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通过构建严密的“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和创新“专家揭榜领办”机制,宣州区正全力推动良种、良技、良机深度融合,力争实现3.3万亩示范区亩产超全区平均水平5%以上,辐射带动10万亩均衡增产。

打造高产示范“样板田”

7月15日,省级专家团队深入该区寒亭镇、杨柳镇、洪林镇、养贤乡等地水稻单产提升示范点,仔细察看禾苗长势,结合株高、穗数等数据和气候特点,开出精准“田管处方”。  

在寒亭镇种粮大户丁根水的单季稻百亩攻关田,专家们认为,当前这个阶段,水稻有效分蘖已达到目标要求,并有偏旺趋势,建议立即进行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并在后期要加强纹枯病、稻飞虱等病害的防控。当晚的专家研讨会上,大家围绕再生稻促粒增重、分蘖期晒田控苗等关键技术环节,提出多项针对性极强的意见和建议。

7月16日的现场观摩与技术培训,内容涵盖水稻品种展示、机条播、机插秧、稻田开沟、无人机“一喷多促”演示以及单季稻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控等课程,为全区农技人员和种植主体送上了丰盛的“科技大餐”。

增加粮食产量,既要靠扩大种植面积,更要靠提高单产。而打造示范基地,树立科技样板,是提高单产的良方之一。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丹英、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武立权、安徽省农科院研究员夏加发、孙义祥等省级专家主动“揭榜”,在宣州区范围内精心打造5个百亩攻关田、13个千亩示范方、2个万亩高产片。

这些由顶尖专家亲自“操刀”的样板田,目标直指“亩产超全区平均水平5%以上”,将成为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稻田提质增效的“科技高地”和学习标杆。

织密技术落地“保障网”

宣州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安徽省产粮大县,又是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今年,该区水稻种植面积93万亩,其中单季稻48万亩(含再生稻8.8万亩)、早稻20.5万亩、双季晚稻24.5万亩。

近年来,为破解种粮效益低难题、提高粮食复种指数、稳定稻谷总产,宣州区积极推广再生稻生产技术,再生稻种植面积由2020年1.3万亩增加到今年的8.8万亩。

“水稻单产提升的关键在于责任压实和技术落地,我区创新构建‘专家团队+技术骨干+基层农技员’三级联动体系,并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宣州区种植业局局长李志介绍,省市级专家包县联主体,省级专家领衔,提供顶层设计和关键技术指导;县级骨干包乡联主体,负责本乡镇技术方案细化与骨干主体服务。基层农技员包村联主体,提供“面对面”、“零距离”指导服务。

“这一体系将责任明确到人,确保单产提升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意见精准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主体,彻底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李志表示。

明确单产提升“路线图”

精准聚焦水稻单产提升瓶颈,围绕良种、良技、良机三位一体,宣州区主推早稻“中早88”、再生稻“甬优4901”、单季稻“玮两优8612”三个高产品种,落实四项关键技术,应用插秧机+北斗导航、水稻种肥同播机、水田整地机、水田开沟机、无人机五大主力机型。

据了解,该区推广的四项关键技术包括机插秧技术、精准水肥管理、“一封二杀三补”杂草防除、水稻“一喷多促”技术。

“我区推广新型高速插秧机、北斗导航辅助系统,新建育秧工厂提升育秧能力,探索钵盘+秸秆+精量播种新技术,今年机插秧面积比去年增加3万亩,亩栽插密度提升15%。”宣州区种植业局局长李志告诉记者,在科学施肥方面,大力推广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等,强化“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技术应用;针对草害难题,推广封闭除草、茎叶处理和后期补防的递进式防控体系,集中采购药剂发放给大户,确保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应用面积达72万亩。

“高产竞赛”激发更大潜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技术落地和示范带动的核心力量。宣州区充分发挥全区171户水稻种植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标准化优势,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成为技术应用的“领头雁”。同时,为调动广大种植户的积极性,挖潜提升水稻单产水平,分区级竞赛和乡镇竞赛两个层次,面向全区种植大户开展“水稻高产竞赛”活动。

区级高产竞赛设置再生稻、单季稻两个类型,每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3名,优秀奖2名。乡镇高产竞赛由每个乡镇根据水稻种植主要类型设置竞赛项目,每项设置一、二、三等奖各1名。

竞赛在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公开、公平、公正开展,并安排专项资金对获奖农户予以奖补;同时,超高产田还将推荐参加全省高产竞赛。通过“树典型、比技术、晒产量”,有效激发了广大农户“学科技、创高产”的热情,在全区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

杨柳镇种粮大户冯善根报名参加了今年区级再生稻高产竞赛:“这个比赛活动很好,我们大户都积极参加。我今年种植再生稻365亩,全部按照专家指导要求落实各项技术,选用了高产品种‘甬优4901’,并采用机插秧模式,目前田间管理非常到位,还有20多天头茬就要收割了,产量上绝对有信心。”

风吹稻禾,绿意盎然。“我区农业部门将深化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三级联动体系高效运转,让‘三良’融合的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今秋宣州大地沉甸甸的丰收答卷,为全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贡献宣州力量。”宣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周飞表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