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一架架无人机在滁州市境内某驻训地上空盘旋,热乎的饭菜被精准地投送到分散在各处的官兵手中。这一幕,成为该驻训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是滁州市军供保障中心科技助力军供保障工作的创新实践。该中心秉承安徽军供“小推车”精神,创新性地引入无人机技术,为驻训地的官兵们投送餐食,有效解决了因道路不通、自然灾害等导致的饮食保障难题,实现了热食的远程精准投送。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饮食保障的效率与质量,更让官兵们在艰苦的训练环境中感受到了来自后方的关怀与温暖。在冬季寒风刺骨的训练基地,如同一股暖流,吹进了驻训官兵的心田。
无人机技术的引入,让原本因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而难以解决的饮食保障难题迎刃而解。
“以往遇到道路不通的情况,我们只能绕远路运送物资,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难以保证餐食的温度和口感。”滁州市军供保障中心负责人吕飞感慨地说。然而,现在有了无人机技术的加持,这一切都变得轻松起来。只需设定好航线,无人机便能迅速穿越复杂地形,将热乎的饭菜精准送达官兵手中。吕飞表示:“现在真是太方便了!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因道路问题而影响官兵们的饮食保障了。”
据了解,滁州市军供保障中心使用的无人机具备强大的载运能力和续航时长。最大载运重量达到66公斤,续航时长可达30分钟,单次投送能力达到60份餐食。这意味着,在一次飞行中,无人机就能满足一个连队官兵的用餐需求。此外,该无人机还具备在-10℃至45℃温度下工作的能力,能够适应高原复杂多变的天气环境。这一特点,使得无人机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也能确保餐食的安全、准时送达。
用无人机来为驻训部队投送餐食,不仅提高了保障效率,更体现了滁州市军供保障中心“科技赋能、精准保障”的理念。为了确保饭菜在送达官兵手中时仍能保持温度和口感,无人机还搭载了专门设计的热食保温箱。这一保温箱采用先进的保温材料和技术,能够长时间保持饭菜的温度和口感。官兵们在艰苦的训练环境中,也能享受到如同家中一般的热乎饭菜。
驻训地某官兵李如涛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笔者:“以前,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我们很难按时吃上热乎饭。有时候,为了吃上一顿热饭,我们甚至需要徒步几公里去取餐。这不仅消耗了我们的体力,也影响了我们的训练效果。”然而,现在有了无人机投送餐食的服务,李如涛和他的战友们再也不用为吃饭问题发愁了。“我们不仅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还能节省很多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训练中去。”李如涛感慨地说。
除了提供热食投送服务外,滁州市军供保障中心还利用无人机技术搭建了临时物资储备点。这些储备点位于驻训地周边,能够迅速响应官兵们的物资需求。通过无人机将物资从储备点投送到官兵手中,实现了物资的快速补给。这一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军供保障的效率和质量,为驻训官兵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
在无人机技术的推动下,滁州市军供保障中心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该中心还注重总结经验,持续优化无人机投送餐食流程。通过与无人机企业的深入合作,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材料,进一步提升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保温箱的保温性能以及整体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这些努力,使得无人机投送餐食的服务更加稳定、高效、可靠。
展望未来,滁州市军供保障中心将以安徽军供“小推车”精神为引领,继续深化科技赋能军供保障的探索与实践。该中心计划进一步优化无人机投送餐食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他们还计划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更多领域,如紧急救援物资投送、医疗用品配送等。在紧急情况下,无人机能够迅速将关键物资送达指定位置,为官兵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
随着更多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随着军供保障工作覆盖面的不断拓展,我军的后勤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更加高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技的力量、精准的服务将为我军后勤保障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为部队战斗力的提升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武琬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