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这个烟感报警器,不然这么热的天,真要出大事。”家住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汇林阁西区的刘奶奶声音微颤,回忆起当时的险情仍心有余悸。
近日,笔架山街道汇林阁小区一位独居老人因临时外出未关闭灶火,导致家中浓烟弥漫。危急情况下,安装在客厅的独立烟感报警器发出尖锐警报,信号同步传输至社区网格员手机。网格员立即拨打老人预留电话,但无人接听,随即启动“爱心呼叫”应急响应机制——3分钟,物业人员抵达现场;5分钟,“红色小管家”在小区紧急寻人;10分钟,老人亲属携带备用钥匙赶到……一场潜在的火灾在社区高效联动的应急响应中被扼杀于萌芽。 这惊心动魄的10分钟,背后是汇林阁社区“爱心呼叫”项目织就的坚实安全网。
“爱心呼叫”项目是汇林阁社区立足辖区人口结构多元、住宅形态复杂的实际情况(涵盖回迁安置房、商品住宅、多层与高层混合等多种居住形态),创新打造的智慧助老服务模式。以党建引领凝聚多元力量,整合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所、物业企业等资源,针对不同住宅类型中独居老人的差异化需求,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精准服务,破解混合型社区养老服务的治理难题。建立“多对一”服务机制,并轨四个“一”措施,为首批纳管的36名高龄、独居、重残重病老人提供精准服务,确保老人安全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应急有响应。
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多元联动,全天候守护
社区以小区为单位,组建4支“爱心呼叫”志愿服务队,含网格员、党员、物业人员、热心居民等43人,确保服务力量覆盖24小时。白天:由网格员+“红色小管家”开展巡查,重点关注独居老人,提供入户探访、隐患排查等服务;夜间:由物业值班人员应急响应,处理突发情况;周末: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轮值,补充服务力量。截至目前,服务队已累计开展安全巡查、义诊送餐、烟感应急处置等服务20余次,精准解决老人实际需求。
一张连心卡:双面呼应,服务更贴心
社区印制“连心卡”,分“太阳”面和“月亮”面:“太阳”面:印有网格员、红色小管家、家庭医生等日常服务联系人电话;“月亮”面:印有物业、党员志愿者、片区民警等应急联系人电话。老人可根据需求快速联系对应人员,志愿者也能合理安排时间,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一个烟感报警器:科技赋能,防患于未“燃”
2023年底,笔架山街道通过人大民生实事项目,为本社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了智能烟感报警器。该设备可实时监测烟雾浓度,一旦触发报警,可立即同时通知亲属、网格员及物业人员,确保多方协同响应。这种“技防+人防”的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独居老人反应迟缓、自救能力弱等问题,据统计,自安装以来,已成功预警处置初期火情35起,为老年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数字化安全屏障。
一键呼叫器:紧急求助,响应零延迟
针对独居老人突发情况求助难的问题,社区还联合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为纳管服务对象安装“一键呼叫器”。老人只需按下按钮,设备便会立即向预设的亲属、网格员、物业人员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负责人发送求助信号,确保多方同步响应。该装置操作简单,有效降低老人独自在家时的安全风险,实现快速救援,让居家养老更安心。
一支志愿服务队伍,是主动上门的温暖关怀,是定期走访的贴心陪伴;一张“连心卡”,是被动响应的服务承诺,是按需帮扶的绿色通道;一个烟感报警器,是科技赋能的敏锐哨兵,是防患未“燃”的无声守护;一键呼叫器,是自主求助的便捷通道,是紧急救援的生命按钮。四个“一”服务,用主动与被动结合、人力与科技互补的方式,织就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安全网。
“以‘四一’服务筑牢安全网,用真心守护夕阳红。社区将不断优化‘爱心呼叫’项目,通过科技赋能,将‘窗帘之约’升级,践行‘智联之约’,希望每位独居、高龄老人在智慧化保障下,都能过得安心、过得舒心。”汇林阁社区党委书记柳天毅表示。(高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