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廉洁文化的时代内涵,这个暑假,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正气庐州路,青春信仰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合肥包公故里文化园,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文化宣讲、志愿服务、文创设计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汲取精神养分,以青春之力传播包公文化。
实地研学,感悟千年廉政精神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首先通过参观文化园内的包公故居、孝肃阁、包公书院等展区,系统学习了包拯“孝亲、爱民、清廉、公正”的生平故事与精神内核。在与文化园讲解员的深入交流中,大家结合历史典籍与实物展品,对北宋名臣包拯的廉政思想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子们还分组对游客进行了志愿讲解服务和随机访谈,收集大众对包公文化的认知与期待。从不同年龄、职业的受访者口中,团队不仅了解到包公“铁面无私”“两袖清风”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也发现年轻群体对传统廉政文化的创新传播有着更高需求,这些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文化传播工作提供了重要思考。
发挥特长,让廉洁文化浸润童心
作为师范院校学子,团队充分发挥本院校学子的专业优势,在文化园开展了“包公故事进校园”预热宣讲活动。成员们结合提前准备的PPT、动画短片等素材,向参观的游客生动讲述“陈州放粮”“铡美案”等经典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廉”“公”二字的含义。
“包公铡刀下斩的是不公,心中装的是百姓,这就是‘公’;他不贪一文钱,不徇一丝情,这就是‘廉’。”宣讲组组成员通过互动回答等形式,引导游客理解廉洁公正的意义。
志愿服务,践行文化传承使命
活动中,团队成员还主动协助文化园工作人员整理史料文献、维护展区秩序,在琐碎的志愿服务中体会文化传承的责任。从核对一份份泛黄的史料,到提醒游客爱护展品,每一个小的细节都凝聚着学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实践结束后,团队召开总结大会,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包公故里文化园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文化的“寻根之旅”,更是一堂深刻的廉洁教育课。安徽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施洁同学说:“包公‘铁面无私、两袖清风’的精神穿越千年依然震撼人心,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包公为榜样,将这种精神融入学习和生活,未来更要在岗位上坚守初心,担当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实践团队在带队老师指导下开展总结大会 唐小小 摄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既让安徽师范大学的学子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也为包公故里文化园的文化传播注入了青春活力。未来,师大学子们将继续带着实践中的感悟,在传承与创新中践行青年担当,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叶晶晶 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