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范岗镇联合村坚持以党建为“根”与“魂”,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破解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难题、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的核心抓手。通过建强组织堡垒、整合资源要素、创新服务机制,成功激活村内劳动力资源,让“闲下来”的村民“动起来”“富起来”,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劳务赋能、群众增收”的特色发展之路,为村级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织密组织网格,畅通劳务输出“信息网”
“以前想找活干,没有信息渠道,现在村里把我们信息都登记了,需要用工就直接通知我们,太贴心了!”村民方书广感慨道。针对村内留守老人、妇女等闲置劳动力较多的现状,联合村牵头构建“党总支+网格党小组+党员网格员”三级联动体系,由党员网格员分片入户,详细登记村民的年龄、体力状况、时间灵活性等信息,建立了110余人的动态化电子台账。同时,安排1名村干部专门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再由党员网格员“点对点”通知,打通了企业与闲置劳动力之间的信息渠道,切实为村民解决了找活难的问题。
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就业增收“新平台”
联合村紧扣“村民不出村、干活有钱挣”的目标,聚焦村内用工需求碎片化的问题,主动将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梳理村内3个农业产业企业的季节性、临时性用工需求,打破企业各自为战的用工模式,由党总支牵头建立统一的用工调度机制——企业提前一天报备用工人数、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段,村委会结合劳务电子台账人员信息进行“按需派工”。该模式既让企业省去了单独招工的麻烦,也让村民能更高效地匹配岗位,2025年通过村内企业用工调度,带动110余名村民增收30余万元,真正让“家门口的岗位”成为增收致富的稳定渠道。
创新管理模式,擦亮红色劳务“金招牌”
为推动劳务输出规范化、品牌化发展,联合村以“红色管理”为核心,探索形成可持续的劳务服务模式。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长期合作的企业签订劳务输出合同,明确用工范围、服务标准、劳务费用以及用工管理服务费。同时,建立“双向监督”机制,党员网格员对村民出勤、工作质量进行记录监督,及时反馈企业需求;村党总支定期对接企业,协调解决用工纠纷、劳务保障等问题。通过规范管理和口碑积累,“红色劳务”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不仅让村民务工更安心,也让企业用工更省心。2025年以来,通过劳务输出管理服务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红色劳务”成为企业放心、村民认可的增收品牌。(宋艳)
